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內才能澄清。有一個重要原則,叫做“系統邊界原則”(principle of the system boundary),它告訴我們必須考慮到的互動因素,是對眼下某個具體問題最重要的因素,而不用考慮範圍有限的組織邊界。

這個原則之所以難以實踐,是因為組織的設計方式阻礙著人們去觀察重要的互動關係。一種很普遍的設計方式,是嚴格劃分和強化部門界限,如營銷、生產和研發的部門界限,這阻礙了跨部門邊界的探尋。另一個方法是把問題留給後來人去清理。歐洲許多城市已經消除了很多美國老城區經歷的犯罪問題、持續貧困問題以及無助狀況,原因是他們強迫自己正視健康的城區所必須保持的平衡問題。他們的方法之一是在城市周圍建設大面積的“綠色帶”,以防止城市郊區的擴張和城外居住城裡工作的通勤人口的增加。相反,美國城市一直在鼓勵郊區的持續擴張,使富裕居民的居住地點遠離城區中心及其問題環境。(今天的貧困城區,如紐約市哈勒姆區和波士頓的羅克斯伯裡區,最初都曾是上等人聚居區。)公司也在做同樣的事,即不斷併購新公司,並不斷把他們認為成熟的公司“收割”進來,但從不對其進行投入。

有時人們真會把大象分成兩半。但你不會得到兩頭小象,你得到的是一團混亂。在這裡“混亂”是指一個沒有槓桿點可用的複雜的問題局面,槓桿效應存在於互動之中,如果你只看到你擁有的一部分,是不可能觀察到互動關聯的。

法則11 不去責怪

我們遇到問題時,總是忍不住要責怪別人:競爭對手、媒體、市場的波動和政府部門等等。但系統思考告訴我們,分立的“他人”並不存在,你和那個被責怪者都是同一個系統的組成部分。疾病的療法,就在於你和你的“敵人”的關係之中。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5章 心靈的轉變(1)

重新看世界

我們都有一種天性,喜歡完成拼圖遊戲,喜歡看到整個影象顯露出來。一幅人物影象,或一朵花,或一首詩,它的美麗在於其整體的顯現。有趣的是,英語裡“整體”(whole)一詞和“健康”(health)一詞,來自同一個詞根'古英語hal,如在“精神矍鑠”(hale and hearty)短語裡'。由此看來,今天世界的不健康程度,與我們不能把它看成一個整體的程度直接成正比,也就並不奇怪了。

系統思考是觀察整體的修煉。它是一個思考框架,用它來觀察的是相互作用的關聯,而不是各個分立的東西;用它來觀察的還有變化的模式,而不是靜態的“快照圖片”。它是一組普遍原則—是從20世紀發展起來的現代物理學、社會科學、工程設計學和管理學等多種學科中逐步提煉出來的。系統思考同時還是一組具體的工具和技術,主要來自兩個領域:控制論中的“反饋”概念,和起源於19世紀的“伺服機制”(Serro…mechani*)工程理論。過去30年裡,這些工具已經被廣泛應用於公司系統、城市系統、地區性系統、經濟系統、政治系統、生態系統,甚至生理系統的研究中。1另外,系統思考還特指一種敏感度(sensibility),用來體悟和辨別賦予生命系統以獨特個性的微妙的相互關聯。

今天,系統思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因為我們所面對的複雜局面對我們的壓力越來越大。也許是有史以來頭一次,人類能製造的資訊量,遠遠超過任何個人所能吸收的;人類培育的相互依賴關係,遠遠超過任何個人所能掌握的;而且,人類能夠實現的變化速度,也遠遠超過任何個人所能跟得上的。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複雜性的規模是前所未有的。我們周圍到處是“系統性故障”(systemic breakdowns)的例子:全球變暖、氣候變化、國際販毒、美國的貿易和預算赤字等等,這些問題都沒有簡單的區域性成因。類似的情況是,儘管有出類拔萃的個人和創新產品,組織機構還是在發生故障,因為它們無法把各種功能部門和各類傑出人才,集合成一個富有成效的功能整體。

複雜性局面很容易損害自信心和責任心。我們常聽到此類託詞:“這對我來說太複雜了”,或“這是體制問題,我沒辦法”。這類無助的感覺,是很多人在進入“相互依存的時代”所經歷的,而系統思考就是其對症良藥。系統思考是觀察複雜局面背後的“結構”的修煉,也是區分高槓杆效益和低槓桿效益變革措施的修煉。也就是說,透過看清整體,我們學會如何培育健康。為此,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