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4部分

華軍總司令,率戰艦八十隻,官兵一萬八千名,特種部隊七千名,投入侵華戰爭。

法國當然也不甘心落後。法皇路易·拿破崙,加派葛羅為駐華特命全權大使,上將軍孟鬥班為侵華總司令,率軍艦六十隻,官兵一萬名,配合英軍,協同作戰。

英國首相巴麥尊,訓令額爾金說:“這次戰爭的目的,並不是打算推翻清政府,因為我們還沒有能力去佔領和統治這麼大的國家。所以,如果在中園出現無政府局面,那麼一切已經取得的利益將化為烏有。當前,這個政府還是可以利用的一條走狗。不過,他不大聽話,要給予一定的教訓。”巴麥尊又說:“你要把作戰的地區侷限在華北。對上海、廣州以及其他地方,要保持友好關係。這樣,就可以分化清朝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關係,對我們的行動更為有利。我們決不允許太平軍統治中國,那樣對我們是極不利的。在必要的時候,我們還要支援清政府,去對付我們共同的敵人。”“明白了,閣下!”

一八六○年春天,英、法聯合在上海集結。按照巴麥尊的指示,他們一面與上海地方官勾結,支援成立了“常勝軍”“常捷軍”,共同對付太平軍;同時,又調兵遣將,準備攻打北京。

一八六○年八月,英、法聯軍率兵船二百多隻,三打白河。結果,遭到清軍更加猛烈的反擊,原來,咸豐也做了多種準備:他派驍勇善戰的僧格林沁為統帥,守把天津;又飛調河南的副都統勝保,回師勤工;又命大學士瑞麟,統京旗兵九千,防衛京師。僧格林沁是主戰派,最瞧不起洋人。他在白河層層設防,守把得堅如鐵桶。

英、法聯軍吃了大虧,不敢從正面強攻,便策劃改走北塘小路,抄襲清軍的後路。八月中旬;英、法聯軍一萬八千人,偷偷登陸,先切斷了天津和白河的聯絡。爾後,水路並進,向白河守軍發起猛攻;僧格林沁對新式戰爭根本不懂,仍然採用排兵佈陣那套古時的戰術,結果大敗。白河炮臺失守,提督樂善陣亡。聯軍把炮臺炸燬,繼續向天津進兵。僧格林沁不服,在天津北郊與聯軍決戰。他選拔了精騎三千,列成方陣,輪番向聯軍進攻。僧工立馬在纛旗之下,親自督戰。三通鼓響,鐵騎賓士,向聯軍陣地撲去。英、法聯軍採用歐式戰術,先用排炮,後用排槍,輪番向清軍射擊。只打得硝煙瀰漫,沙石亂飛,清軍不斷地倒下去。試想,那原始的長矛、大刀,如何能抵住新式的步槍和大炮?在一望無際的田野上,一無障礙,二無掩體,光捱打了。結果,只用了三十分鐘,清軍就全線崩潰。僧格林沁的精騎,被打死三分之二,僧王本人也受了槍傷。

這回,借王領教了洋炮的味道,嚇得他心驚膽裂。連天津也不要了,一口氣撤到通州。就這樣,英、法聯軍再次把天津佔領。

咸豐帝聞訊大驚,連夜議事。一致同意:議和為上策,同意《天津條約》有效,允許洋使進京換約。

桂良、花紗納奉旨,再次到天津來談判。額爾金、葛羅拒絕見面,派副手巴夏禮、威妥瑪、巴士達、美理登出面交涉。巴夏禮鼓著眼珠子,氣勢洶洶地說:“承認《天津條約》也不行!還要增補三個條件。一,賠償軍費的數目,從去年的英國四百萬兩、法國減半,增加到英、法各八百萬兩;二,允許華工外流;三,公使進京換約,為保障安全,須各率武裝部隊一千名。食宿問題,均由清政府負責。”

桂良不敢做主,急忙向咸豐稟奏。咸豐氣得怒吼道:“不行,就是不行。除賠償軍費一條可以商量而外,其他條款絕無通融餘地!”他還警告桂、花二人:“你倆膽敢揹著朕私訂和約,或答應洋人的條件,朕就將你們凌遲處死!”“遵旨!”

桂良、花紗納又返回天津,向英、法代表說明皇上的答覆。還沒等講完,巴夏禮就一拍桌子,吼叫道:“不要講了。既然貴國政府毫無誠意,只有用大炮說話了!”

一八六○年九月九日,英、法聯軍六千人,向通州逼進。清軍抵擋不住,節節敗退,眼看通州已面臨失陷的命運。

通州是北京的門戶,地理位置相當緊要。倘若通州陷落,對北京的影響極大。這時,北京正處在一片慌亂之中。咸豐帝連忙派怡親王載垣、兵部尚書穆蔭等九人,組成高階代表團,趕到通州,再次向英、法議和。又急調勝保、僧格林沁,在河西佈防。

談判地點設在通州城裡的天后宮。額爾金還是沒有出面,只派巴夏禮、威妥瑪做他的全權代表。法國公使葛羅,這次出面了。雙方在非常緊張的氣氛中,開始議和。怡親王受過咸豐的暗示,胸有成竹地說:“貴國所提的要求,經大清皇帝陛下恩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