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0部分

絕望,怎麼也沒想到,武帝一死,大楚就陷入混亂,而且是越來越亂。

復國的機會終於來了。

義士島召集眾多海盜,藉助他們的船隻,從遼東將數千名扶餘國士兵運到東海國,驅使幾萬名臨時拼湊的流民與船工,組建了一支義士島夢寐以求的大軍。

事實上,義士島經常做海盜的勾當,以維持生存,但島民從來不肯承認自己是海盜,在他們看來,搶劫只是權宜之計,與那些只為錢財的亡命之徒不同,他們有著更宏偉的目標。

這個目標就要實現了。

彭城緊臨東海國,是阻止叛軍西進的要害之地,皇帝親自率領的北路楚軍就駐紮在這裡。

大將軍崔宏證明自己並非無能之輩,短短十幾日,他從各地調來計程車兵已經達到兩萬,與此同時,中路的柴悅部擴充到三萬人,南路的房大業增至一萬人,將叛軍包圍在山海之間。

叛軍佔據了整個東海國和齊國的大部分,銳氣消去大半,轉攻為守,開始固守城池,準備與三路楚軍一戰。

經過一百多年的等待,義士島的齊國遺民多少磨掉了一點傲氣,他們沒有立刻打出自家的旗號,而是尊東海國上官氏為首、英王為帝,聲稱要恢復武帝正統,然後慢慢傳播陳氏齊王的訊息。

柴悅能收集到的訊息就是這些,對陳齊與孟氏兄妹的關係他一無所知。

韓孺子知道,所以震驚不已,當時就派人回京城,給楊奉送去一封信,讓他弄清真相——孟氏兄妹是楊奉介紹給太后當侍衛的,承諾幫助他們攻佔一個化外小國,結果兄妹二人同時東躥,義士島提前發兵,攻佔的目標並非小國,而是齊國故地。

楊奉的回信還沒到,韓孺子沒有乾等,在彭城與將領們商議平亂計劃。

崔宏在行軍路上已經制定了一個計劃,“南路房將軍與叛軍打過兩仗,全都獲勝,據他觀察,叛軍接近於烏合之眾,而且很多人是被迫加入,一擊即潰,只能守城,不敢出城應戰。”

“扶餘國乃蕞爾小邦,據遼東將領所說,扶余之兵雖然兇悍,但是缺少兵甲,常常裸身而戰,最怕弓弩遠射,如今都在臨淄城內,也不足為懼。”

“麻煩的是那些海盜,不成一軍,分成數十股,避開楚軍,專門襲擾後方的糧道與城鎮。楚軍集中出擊,難尋海盜行蹤,分散駐守,又有叛軍威脅。這大概就是叛軍的策略。”

“依臣之計,莫如抓大放小:中路直撲臨淄,北路突入東海國,佔據海岸,封住扶餘國蠻兵的退路,迫使叛軍南逃,房將軍趁機攔截。至於海盜,待大勢已定,再圖剿滅。”

崔宏的計劃很完整,勝算也很大,韓孺子提不出更多意見,只問道:“楚軍足夠嗎?”

“若是求勝,三路楚軍足夠了,若想一網打盡,中路、南路兩軍還嫌少些,好在各地援兵已在路上,十日之內,中路可達四萬人,南路可達兩萬五千,北路也能稍增數千,可成必勝之勢。”

“匈奴可有動向?”

“尚無訊息。”

“北疆守軍不可調動。”

“是,陛下,北疆守軍本就不多,臣此次調動未用北疆一兵。”

韓孺子稍稍放心,十日之後開戰,頂多再有十日,叛軍可滅,大楚可除去一大內患。

他只是很遺憾孟氏兄妹這麼快就與大楚為敵,尤其是孟娥,她與皇帝有過約定,卻一聲不響地背叛,偏偏將極為重要的寶璽還了回來,令人捉摸不透。

見過武將,韓孺子又召見隨行的文臣,讓他們拿一個主意出來,平亂之後可以長久穩定齊國。

短短三年時間,齊國兩次叛亂,必須加以防範。

大臣們拿出的主意不少:一是分割齊國為若干郡國,二是分封老成持重的宗室子孫為王,三是由朝廷任命官員,四是消減諸侯的權力,五是徵以更重的賦稅,六是遷徙豪強之家,七是海禁以除盜,八是駐重兵監視幾年,九是取消齊國之號,十是嚴懲亂臣賊子以儆效尤。

定齊十計就這麼出來了,頗有重複之處,但在大臣們的描述中,這是截然不同的十條計策,哪怕只執行一半,也能保證齊地數十年不亂。

韓孺子接受了這十計,讚揚了群臣,心裡還是不太滿意。

黃昏時分,韓孺子登城東望,只見層巒疊嶂,不見城池與人煙。

“那就是你的東海國。”韓孺子指著群山說。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東海王謙遜地回道,也向群山望去,夕陽西傾,東邊的山只剩模糊一片,“風景倒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