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第25節:第三章宏圖初展(8)

孫權問:〃既如此,卿為何剛才不發一言呢?〃

魯肅回答:〃剛才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

〃什麼問題?〃

〃我在想將軍的前程。〃魯肅說:〃我們江東所有的人,包括我魯肅在內,都可以投降曹操,只有將軍您一人不能。〃

〃為什麼呢?〃孫權問。

魯肅答道:〃如果我魯肅投降了曹操,曹操會讓我回到家鄉,給我安排官位。根據我的聲名及以前的職務,我依然會擔任州府的中下曹從事,外出可以坐牛車,身後有辦事人員和士兵隨從,在士大夫當中交遊。如果功勞積累得多了,還有可能當上刺史、郡守一類的大官。而將軍您就不同了。您一旦投降了曹操,能到什麼地方安身呢?什麼樣的待遇能像您今天的樣子呢?希望您早點下定決心,定下抗曹大計,不要聽那些降曹者的議論了。〃

魯肅這番話,強烈地震撼著孫權的心靈,那些主張降曹的人,有誰能像魯肅這樣關心著他人的前途呢?想到這裡,孫權不由長嘆一聲,說:〃那些降曹人的議論,真是使人失望;而您今天所闡明的道理,正與我的想法相同。我有您這樣的人,真是上天所賜予的啊。〃

……

第四節三分荊州

所謂三分荊州,包含兩個意思:一個是赤壁之戰後,孫、劉、曹三家瓜分荊州;另一個是孫、劉兩家對所佔荊州地盤的三次重新分配。'霸氣 書庫 。。'

赤壁兵敗,曹操留下曹仁、徐晃鎮守江陵,樂進鎮守襄陽,自己則退回北方。從軍事態勢看,曹軍在荊州處於戰略防禦,而孫劉聯軍則轉入戰略進攻。

周瑜、劉備率領聯軍沿長江乘勝向江陵進發,諸葛亮留在江夏,孫吳軍屯駐柴桑,分別為劉備和周瑜的後援。

此刻,諸葛亮在江夏,一方面密切注視著江陵方面的戰事,一方面思考著下一步的戰略行動。諸葛亮認為,江夏郡絕非久留之地,它靠近孫吳,如果周瑜再拿下江陵,江夏郡正好把孫吳軍分成兩截,處於孫吳勢力的腹心地帶。孫吳是不能容下這個肉中刺的,一旦周瑜拿下荊州,孫吳軍在外界壓力減弱的情況下,會東西夾擊拔掉這顆肉中刺。到那時候,諸葛亮等人就危險了。然而現在又必須留在江夏,因為在這個特殊的時刻,江夏郡對於劉備發展,有著其他地方無法相比的優勢。在江夏郡的西面,只有周瑜率領的三萬孫吳軍隊與曹軍作戰,而孫吳的大部分軍力在江夏郡的東面。諸葛亮率劉備集團主力二萬多人駐紮此地,一旦向西南荊州方向發展,動作要比孫吳迅速得多。

以後的事實證明,諸葛亮先屯駐江夏,以後不失時宜地離開江夏,都是同當時緊張的軍事鬥爭密切相關的。

孫吳與劉備之間,是一種既有聯合又有爭鬥的關係。

在孫權集團中,既主張抗禦曹操,又主張抑制劉備的代表人物就是周瑜。早在赤壁之戰前夕,周瑜就駁斥降曹論調,力主抗曹。他對敵我雙方優劣的分析,在許多方面與諸葛亮極為相似。所不同的是,諸葛亮明確提出孫劉聯合的主張,而周瑜雖未反對聯合卻始終沒有明確提出。這絕不是周瑜的一時疏忽。有一件小事可以說明周瑜是相當精細的人。據記載,周瑜〃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缺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一支曲子,個別音符演奏錯了都能聽出來,說明他不是個粗心的人。舉兵抗曹是一部大樂章,如果在周瑜心目中,聯劉抗曹是這個大樂章中的重要樂段,他怎會將其忽略呢?有一段記載能說明赤壁之戰前周瑜的心境及他與劉備間的微妙關係:

備(即劉備)從魯肅計,進住鄂縣之樊口。諸葛亮詣吳未還,備聞曹公軍下,恐懼,日遣邏吏於水次候望權軍。吏望見瑜(即周瑜)船,馳往白備。備曰:〃何以知非青、徐軍邪?〃吏對曰:〃以船知之。〃備遣人慰勞之。瑜曰:〃有軍任,不可得委署,倘能屈威,誠副其所望。〃備謂關羽、張飛曰:〃彼欲致我,我今自結於東而不往,非同盟之意也。〃乃乘單舸往見瑜,問曰:〃今拒曹公,深為得計。戰卒有幾?〃瑜曰:〃三萬人。〃備曰:〃恨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觀瑜破之。〃備欲呼魯肅等共會語,瑜曰:〃受命不得妄委署,若欲見子敬,可別過之。又孔明已俱來,不過三兩日到也。〃備雖深愧異瑜,而心未許之能必破北軍也,故差池在後,將二千人與羽、飛俱,未肯系瑜,蓋為進退之計也。

第26節:第三章宏圖初展(9)

周瑜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