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做是為了反對現行教育制度。你如何看待?歡迎參與我們的討論。
>;>;>;歡迎討論
應不應該拒絕高考?
小觀:我聽說今年貴州有個叫李堅的學生,高考時真可謂是絞盡腦汁要門門考零分。現在的孩子,怎麼拒絕高考呢,考大學在咱們那個年代是多麼重要的事情啊。
小點:是啊,這個學生最終得了32分,按照他的說法,是想借這種方式反對現行教育制度。重慶社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孫元明則認為這是一場作秀。
小觀:真搞不懂這些孩子都是怎麼想的。
小點:還有之前在考卷上宣洩對高考制度不滿的孩子蔣多多和故意將4門功課考零分以表達對高考制度不滿的陳聖章,他們都被輿論歌頌為敢於以身挑戰制度之弊的思想烈士,被讚揚為“先驅行動”“完美的幼稚”“有獨立精神”“歷史前行的推動者”。不過這種歌頌其實不負責任。
小觀:我也覺得這好像在支援孩子們拒絕高考一樣,不應該。
小點:你看高考恢復三十餘年來,為國家培養了多少人才,高考制度即使不完美,也是與時俱進地進行著調整,整體來說是對社會和個人都有益處的一件事情。
小觀:是的,我也是這樣認為的,記得上大學當家教,那個家長就說不要求你教會他多少,主要是讓他想考大學,多給他說說大學的好處。
小點:是啊,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考上理想的大學,那會兒是不是剛好韓寒寫了《三重門》,很多孩子看了後覺得大學其實不是那麼重要?
小觀:對,是這樣的,可能有人不考大學也能成才,但大多數人在大學裡學到了一生都受益的知識。
小點:確實如此,曹林老師說:“完善規則只能在共同遵守規則的前提下去完成,根本不可能以對抗規則的行為去完善規則,那只是一種正義的幻覺。所以永遠不要歌頌對抗規則的行為。”
小觀:嗯,孩子們還是應該踏踏實實學習才對。
高考過來人對“零分考生”解讀
李堅要做的顯然不僅僅是引起公眾討論。他還在網上開了部落格,為自己的行為進行解釋,同時提出自己的高考改革意見,如他在部落格中寫了《中國高考:我勸科公重抖擻,不拘三必升人才》等文章。李堅太想改變現在的教育制度了,儘管他這種做法在專家學者和評論家們看來顯得太幼稚。我想,當中國的應試教育真正變為素質教育的那一天,人們還能想起李堅、陳聖章這樣的高考生。儘管他們的做法有些極端,也不值得提倡,但他們對教育發展是有貢獻的,哪怕貢獻渺小得就像一粒沙子。
《高考0分聲》第66章:高考狀元撿破爛1
這幾天已經高考錄取結束;但關於高考的一些事件鬧得還很火。特別是那個“高考狀元撿破爛”事件;好象在討罰高考。其實狀元撿破爛也沒什麼;能從撿破爛中出狀元才好。只要深究行行都出狀元的。這時的狀元才是真實的狀元。當然能從此事件中深思現行教育也好。
br有個不知是號稱還是被稱“女少女作家”被清華破格錄取。這個被鬧得很火。於是父母都給孩子出書;以待下一個“美少女或少男作家”降臨。這就是中國教育。
br以下摘幾篇新聞供參考。
1。“抗戰八年”考上清華——看上去很甜美,其實也很苦澀
“抗戰八年”考上清華
看上去很甜美,其實也很苦澀
看完《新京報》報道:《25歲小夥歷經八次高考考上清華:“我不是范進”》之後確實為這位湖北農村的小夥子高興,但心中始終湧動著一些苦澀。
人一生不會有多少個八年,從18歲起經過10個八年就是98歲的老翁了,如果說70歲還是一個人的黃金時代,從18歲算起也只有52年,這位小夥子為了清華夢就用去人生最有朝氣的8年,這不能說不有點苦澀。
前天,我寫了一個帖子:《“鴨蛋”考生的代價過於沉重》,這位小夥子與零分作文的作俑者李堅相比確實是一個幸運兒,但八年的代價同樣過於沉重了一些。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去年是恢復高考30年,於是我看到不少文章說:“高考改變人生”,對於這個命題現在確實值得思考。如果說高等教育處於精英教育階段,那時候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現在已經基本實現大眾化了,好像現實並沒有多大改變,只有透過高考進入大學,最終才能改變人生。難道人生的道路除了上大學之外就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