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部分

對“零分考生”的解讀

“零分考生”叫李堅,20歲。在今年的高考中,他絞盡腦汁,爭取門門都考零分,以此來反對應試教育。最終,他僅語文得了12分,加上20分的民族加分,總分32分。

我也是從高考走過來的,高中時期因為對考試多有不滿,一些老師和同學把我當成了小憤青。巧合的是,高二的時候,我寫過一篇小說,文中的主人公也是反對應試教育的,他在高考作文中就用文言文寫了一篇批評高考的文章。小說的主人公就是我的影子,我甚至也想過在高考中釋放一把,只緣勇氣不足。沒想到這種事情讓李堅做了,而他並不是第一個。瀏陽三中考生陳聖章在去年也選擇了故意考零分,理由同李堅。

其實稍微想一想,李堅的這種做法能改變什麼?應試教育太過頑固和強大,李堅以零分“自虐”,由於堂吉訶德衝向巨人一般的風車,結果只會撞得自己傷痕累累。32分,能上什麼樣的大學呢?

李堅是個愛思考的人,他在全國各類刊物上發表了百餘篇作品。對於考零分要付出的代價,他不可能不清楚。那他為什麼還要那樣做呢?

沒讀過高中尤其是當下高中的人難以理解他的心情,應試教育的機械性、標準性在無情地剝奪他和他的同學靈活、豐富的個性。儘管對此大家早就熟知,但真正能感受到高中那種壓抑得如窒息一樣的“學風”的,除了學生,還會有誰呢?高中生中,儘管如李堅者極少,但如李堅想法者,眾矣!

在極度的厭惡面前,純粹的理性往往會失效。作為復讀生的李堅,當然知道高考對他意味著什麼,但“感性戰勝了理性”,他以“犧牲”自己的代價,喚起公眾對高考應試教育這個不知被討論了多少遍的話題又一次關注和反思。但媒體的討論卻主要集中在考零分這一事件的本身上,對高考的思考反倒其次,這大概是李堅沒想到的,也是他不願意看到的。

李堅要做的顯然不僅僅是引起公眾討論。他還在網上開了部落格,為自己的行為進行解釋,同時提出自己的高考改革意見,如他在部落格中寫了《中國高考:我勸科公重抖擻,不拘三必升人才》等文章。李堅太想改變現在的教育制度了,儘管他這種做法在專家學者和評論家們看來顯得太幼稚。

我想,當中國的應試教育真正變為素質教育的那一天,人們還能想起李堅、陳聖章這樣的高考生。儘管他們的做法有些極端,也不值得提倡,但他們對教育發展是有貢獻的,哪怕貢獻渺小得就像一粒沙子。

我在想象,當李堅在將來的某一天看到高中生生氣勃勃,學習得很快樂的時候,他的表情是什麼樣。(劉福利)

10。立竿與見影

■ 葉志軍

這是新聞輩出的一週。上至國家廟堂,下到民間江湖,均有井噴式的訊息泉湧,弄得兄弟我手指頭迴圈用了好幾回。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最大遺憾就是掛一漏萬,為了避免這種尷尬,不才立了一個竿出來,至於究竟能見到什麼影,各位看官上眼。

本週最大的重頭戲莫過於25日上午在北京開幕的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從要審議的多項法案的內容看,無不與你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格外值得關注。而明確提出要追究洩露、竊取、收買公民個人資訊行為的刑事責任就成了關注度排行榜的首選項。

之所以這麼說,蓋按照國際慣例個人資訊保護是一個基本*問題。而從已發生的被洩露的公民個人資訊的事例來看,其主體大多為那些擁有合法獲取個人資訊途徑的公共機構。所謂“身正不怕影子斜”,如果投射在民眾心裡的是一條條歪歪扭扭的影子,一定是立的竿子有問題。而對於最高權力機關來說,重新立好有威懾力的竿子,是得人心的當務之急。

與此緊密相關的無過於“人肉搜尋”是否應該入罪的問題。竊以為這和在公共機構面前個人資訊拿起法律武器略有不同;“人肉搜尋”的參與者大多是那些處於某種目的的自然人,就像既可載舟、亦可覆舟的水一樣,“人肉搜尋”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大可不必因為看到可怖的影子,而連竿子一起砍掉。

和一戳了事的實用派比起來,更多時候立竿這事兒其實是個技術活。“立竿見影,呼谷傳響。”要求不僅要竿子的尺度拿捏好,更要選擇好合適的立竿時機和地點。譬如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任你立出百尺高竿,恐怕也不會有一絲影子;而在陽光斜照時,則會事半功倍。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高考0分聲》第65章:狂評7

在集體*和小金庫的關係上,恕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