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的其他方面也存在差強人意的情況,需要進一步與世界“*、自由、*、博愛等人類共同價值觀”(*語)接軌,對於這些“弊端”和“差強”,應該透過法制程式有序地進行不斷的改革完善,而不能無政府主義地各行其是地對著幹,亂“造反”,亂“革命”,亂“砸爛”。如果那樣的話,豈不是又回到了*浩劫“橫掃一切”、“砸爛一切”的神禍彌天和鬼蜮橫行的浩劫之中了。
篇末還需要補充一句,張鐵生“白卷英雄”的陰魂不散,從某種程度上講,說明完成*“徹底否定*”決議的政治使命尚需時日和不懈努力。
8。北方網評:“零分狀元”得不償失
貴州高三學生李堅在今年的高考中,做了件出格的事——絞盡腦汁爭取門門考零分。按照他的說法,是想以此方式反對現行教育制度。最終,他僅語文科得了12分,加上20分的民族分(他是苗族),總分32分。之後,李堅一直處於輿論漩渦。而近日,他卻改變了不繼續上學的打算,主動聯絡媒體,希望能被正規大學錄取。
李堅的行為,並非首例。在他之前,就有2006年的河南考生蔣多多、2007年的湖南考生陳聖章做出過與之相似的舉動。前者沒有在考卷上作答,而是寫滿了對高考制度不滿的文字,希望以此引起社會的重視;後者則交出四張白卷,用這種方式表達他對應試教育的強烈抗議。
李堅並不是第一個試圖在高考中考零分的人,但卻是第一個稱自己為“零分狀元”的人。什麼是狀元?過去的科舉考試中,殿試第一者被稱為狀元。李堅既然蓄意考零分,但為何要用他所唾棄的科舉名詞來為自己“冠名”?也許,在他的潛意識中,仍然存在這樣的觀念:透過考試獲得認可才是“舉賢授能”的最佳途徑。因此,與蔣多多、陳聖章不同,李堅在做出考零分的舉動之後就後悔了,表示仍然想讀大學,想透過在大學裡深造深造接受進一步的教育。
如果李堅的初衷如他所言,是想透過策劃“高考零分事件”促使大家來關注教育,以此促進教育改革,那麼他的想法未免過於天真。須知,一個學生用考零分的方式將高考“惡搞”一番,這種做法對於“教育改革”這項艱鉅工程起不到任何作用。而如果說李堅故意考零分的目的像一些人猜測的那樣,是為了譁眾取寵,靠吸引大學的眼球來獲得“破格錄取”的機會,那麼他即使達到了目的,也得不償失。李堅的行為,與其說像唐吉柯德在大戰風車,不如說他是在用自己的前途作籌碼來賭博。唐吉柯德失敗了,搭上了性命;李堅若失敗,則會賠上前途。。 最好的txt下載網
《高考0分聲》第65章:狂評6
無論李堅是為教育改革而“獻身”,還是為個人謀出路而“作秀”,故意考零分這一舉動都可謂是“以敗求勝”。然而即便他會取勝,也是勝之不武:教育改革一直在進行,但不會一蹴而就,更不會因李堅等策劃“高考零分”考生的個別行為而突飛猛進。如果他們認為高考制度改革、教育體制的改進是因為他們的“零分”而取得的,那他們便是把阿Q精神發揚光大了;而透過此舉而獲得正規高校垂青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李堅透露,全國不少民辦高校都向他發出了邀請,但他認為有的民校只是為了廣告效應,所以一直沒有答應。
無論是李堅還是蔣多多、陳聖章,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有理想、有熱情,但做法極端。讓他們對高考制度極度失望乃至深惡痛絕的一個原因,是在他們獲取的資訊中有太多關於現行高等教育的陰暗面。陳聖章說,他不向往大學生活,是因為他經常在報紙上看到大學生逃課、打架、抽菸喝酒、女大學生被包養之類的新聞,認為這就是高考選拔出來的“人才”,覺得像他一樣自制力不好的人“混四年出來也是垃圾”。誠然,高考制度有許多弊端,我國的大學教育也並非盡善盡美,但高考是一種相對公平的人才選拔制度,大學是人才培養的搖籃,這已經被多年來的實踐所證明。雖然教育改革仍然“路漫漫其修遠兮”,但它的前景是光明的、美好的,而李堅們為何沒有看到光明、美好的前景,只看到了陰暗的部分?作為教育者的老師、家長和作為輿論引導者的媒體,應當反思一下自身的原因,想想究竟如何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進行積極引導,避免更多孩子誤入“白卷英雄”的歧途。
幸運的是,李堅只是惡搞了一次高考,他最終認識到了自己先前看法的狹隘。但願像李堅一樣有理想、有熱情的孩子不會再像他一樣“聰明反被聰明誤”,惡搞了自己的人生。(文/趙晶)
9。一個高考過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