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師父說讀書好的不一定會打仗,但是會打仗的都是願意讀書的人。”
應該說是願意思考的人。
不止是打仗,能做出任何成就的人,都是願意思考的人。
哪怕投機取巧,也要動腦才行。
顯然的讀書可以讓人獲得別人的智慧,因為書籍本身就是人寫的,寫的時候包含了作者的思想,讀書的人就會遵循著作者的思想去思考,或者是贊同的,或者是反對的。
林孝珏的心中,讀一個人的書,就是吞掉一個人的大腦。
周敬之能有這番改變,讓她覺得比周雲錦變開朗都高興,不然這個弟弟要荒廢了。
周敬之和周雲錦本來就兄弟情深,好久沒見面,二人自然有很多話要說,周若林和王智慧讓林孝珏慣的特別愛聽人講故事,所以也拉著周敬之講了又講。
林孝珏的院子想清靜都不能。
快中午的時候,祠堂那邊來訊息了,讓周敬之和周雲錦先過去。
旁氏那邊也派人來接周若林。
拜祖先最看重的是男人,其次才是女人。
林孝珏後面也要去。
王智慧本來沒資格去拜周家祖先的,不過林孝珏從來不計較這些,她讓下人抱著王智慧,哪怕遠遠看著,也是長見識。
周家祠堂裡,因為周家本家長老都不在京城,周光祖就請的幾位附近的長者來做人證,把周懿之正式過繼到他的名下,上總宗譜,接著周家的男丁門就開始給祖宗上香磕頭。
林孝珏等人在張氏的帶領下站在門檻之外,等男人們磕完頭,她們也要象徵性的拜一拜。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女眷們的態度。
周家媳婦小姐自然求家宅平安,父母健康,孩子無病無災。
林孝珏心裡什麼都沒想,從善如流的上了一柱香,鞠了三個躬。
張氏比較虔誠,小女兒能有這麼好的親事,當然是祖宗保佑。
輪到劉氏的時候,劉氏不停的在心裡唸叨:“祖宗啊,您們要是隻偏向大房,那我兒子以後就不來給你們上香,讓你們喝西北風。”
又怕祖宗責怪,道:“你們也別怪媳婦不滿意,是你們太偏心,你們要是好好保佑我們二房,豬頭肉烤羊腿,管飽你們吃好喝好。”
她覺得說了這麼多,祖宗應該往心裡去了。
又拜了兩拜:保佑清雲大富大貴,能嫁個王侯將相,入門就生個大胖小子,恩,清池跟請雲一樣。還有敬之,保佑敬之平平安安,考個功名再娶個賢惠的妻子。
想完這些,覺得還不夠,心中再次默唸,媳婦跟二老爺你們也都照顧著點。
張氏見劉氏閉著拜的沒完沒了,不知道她什麼時候起這麼敬畏祖宗了,咳嗽一聲:“二弟妹。”
劉氏正在她身邊,自然聽見了。
她對祖宗說:是大兒媳婦打擾媳婦的,要怪罪你們可找對人。
這回真的差不多了。
劉氏心滿意足的把香遞給旁邊的僕人。
那僕人恭恭敬敬插到祠堂裡的香爐裡。
今日是周懿之歸到周光祖名下的日子,祭拜完祖先,周懿之一家就都得搬到大房那一邊去了。
搬家這種事,周家現在不缺下人,也輪不到主子們幫忙。
大房和二房那邊都鬧哄哄的。
林孝珏就跟周光祖說先把周雲錦和周敬之放回去。
周光祖想了想他們留下也沒什麼用,吃了午間的團圓飯就放人了。
林孝珏姐妹還有劉氏和兩個小傢伙,一起把小哥倆送到二門。
其實也不是生離死別,就是學習任務比較重而已。
周家人都知道林孝珏務實,所以也沒覺得她的安排不妥,送行也沒表現悲傷來,都開開心心的。
就是劉氏捨不得周敬之,抱了又抱,眼淚汪汪。
給周敬之氣的跺腳,他都多大了,所以他才不愛回家。
好不容易掙脫劉氏的懷抱,拉著周雲錦轉身就跑,跑遠了才揮手跟眾人道別。
劉氏也希望兒子出息,揮著手灑淚送別。
周家其他人笑了笑就回院子裡忙正事去。
606 包火的紙
見親人的身影全部消失在二門後,和周敬之一起快要走到大門口的周雲錦忽然停下腳步,他把周敬之拉倒沒人的地方:“二哥,你和那個女子的事,還沒告訴我姐嗎?”
周雲錦是個實誠孩子,有話就直接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