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6部分

陳平想把相位讓給周勃,就稱病不去上朝,漢文帝覺得很奇怪,就前去問訊。陳平說:“隨高帝征戰時,周勃功不如我。現周勃誅殺諸呂,保住漢室,我功不如周勃,所以願意把相位讓給周勃。”

眾所周知,三國時期的周瑜是一位很年輕的將領,因曹操率軍來犯,東吳孫權才破格提拔,讓他做水陸都督,率軍抵抗曹操。周瑜年紀小、資歷又淺,所以有些老將就不大服氣。特別是程普,屢次給周瑜難堪,但周瑜以國家大局為重,“折節事之”,團結了眾將,與劉備聯合,終於擊敗了曹操。

在這些事例中,最著名的當數廉頗與藺相如的“將相和”了。

趙國末期,楚國被秦將白起攻下了郢都,被迫遷都,齊國自被燕將樂毅攻敗之後,一直元氣難復。秦國越戰越強,與其餘六國的勢力相比佔有明顯的優勢,除趙國外,其餘五國均不是秦國的對手了。只有趙國,一方面是由於趙武靈王對傳統的做法進行了改革,實行了胡服騎射的政策,極大地增強了國力,奠定了較為堅實的基礎,一方面也是由於大將廉頗和國相藺相如的拼力苦戰。若無廉藺合作,恐怕趙國早就不復存在。因此,司馬遷在寫《史記》時專門為他們立《廉頗藺相如列傳》,其評價之高,足見一斑。

廉頗成為大將,是積攻城野戰之功所致,而藺相如成為國相,則是由於完成了兩次重大的外交使命所致。

秦國曾接連不斷地攻打趙國,可總未得逞,特別是大將廉頗,更難擊敗。於是,秦王就想採取其他辦法來挾制趙國。秦國採取的辦法是假意跟趙國交好,再用外交手段把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