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9章 第129集《妙法蓮華經》

庚二、明本事

分二:辛一、初標時節人名;辛二、徵釋不輕之名

請大家開啟講義第三百一十一面,我們看庚二的“明本事”。

這一科是本門流通的最後一品,也就是<常不輕菩薩品>。《法華經》的本門總共有六品。六品當中,我們分成三部分,就是序分、正宗分、流通分。

本門的序分主要就是<從地湧出品>的前半段。就是在法華會上,突然間從地湧出無量無邊的法身菩薩。這些法身菩薩都是大智慧、大福德、大神通的境界。從地湧出到哪去了呢?住在空中。就引起了與會的諸大菩薩的疑惑:這些菩薩是怎麼來的?是誰教化的?佛陀說,是我成佛以來教化他們的。那麼,佛陀這個回答又引起了另外一個疑惑。為什麼呢?因為“佛得道甚近,所成就甚多”。我們如果從釋迦牟尼佛這一期的教化來看,他成道以來到他滅度只有四十九年的時間,他怎麼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當中去教化這麼多的廣大功德的法身菩薩呢?

所以,佛陀這個時候就從序分進入了正宗分,講到<如來壽量品>,佛陀正式地開近顯遠。所以,我們對佛陀有全新的認識,其實所謂的佛陀,並不是我們看到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能夠見聞覺知的這個佛相,不是。而是他背後的無形無相的法身的功德,具足常樂我淨,他可以在一切的時間、一切的空間跟眾生機感現形、感應道交、現身說法。所以,在整個本門當中,最重要的就是我們對佛陀有全新的認識——原來真正的佛陀是法身的功德。所以整個本門的正宗,從<從地湧出品>的後半段到<如來壽量品>,到<分別功德品>的前半段,總共兩品,都在講法身的功德,都在讚歎法身的功德,這個就是本門的正宗。

到了<分別功德品>的後半段,開始進入流通分了。流通分的第一部分講到因果的理論。就是說,法身功德這麼殊勝,我們如何踏出第一步呢?因地怎麼修學呢?佛陀提出兩個方法:第一個,現在四信;第二個,滅後五品。如果你有幸生長在佛世,利根人,你不用太多的讀誦、書寫,你只要從一念信解的觀照,直接就可以進入到六根清淨位的果位功德。那如果是我們這種生長在佛滅度以後的鈍根人怎麼辦呢?那隻能從一念隨喜,透過讀誦,透過兼行六度、正行六度的歷練,慢慢地進入六根清淨位。所以,整個理論就是我們要怎麼樣從因位的一念信解,到達果位的六根清淨。

這個六根清淨是很重要的。因為我們在觀照真如的時候,這種內觀是沒有相狀的,沒有相狀我們就沒有辦法去判定我們到底跟真如相應幾分。這不像佈施,你佈施出去,來生馬上就看到富貴;你忍辱,你馬上就感召到來生的莊嚴。真如是無形無相的,當我們觀照它、安住它的時候,我們怎麼樣去判定我們功德成就呢?

很簡單,從你的六根去判斷。你六根過去所攀緣的色聲香味觸法的六塵會慢慢地脫落。因為你過去是攀緣心,就像強力膠一樣,而這個時候你六根還是六根,但是你六根表面那個粘性,那種攀緣心淡化了,所以六塵自然脫落。而這個時候,你的六根就是不可思議的六根,叫做清淨的六根、莊嚴的六根取而代之,你所接觸的六塵也會變化。心清淨故,根清淨;根清淨故,塵清淨。所以你看到你六根開始產生變化的時候,你就知道你與法身越來越近了。

所以,前面的理論是從一念隨喜到六根清淨的一個修學的理論,這個是流通分的前半段;到了<常不輕菩薩品>,佛陀舉自己在行菩薩道的時候從一念隨喜到六根清淨位的實際修學,來印證他老人家親自怎麼走過去的,怎麼從一念隨喜到六根清淨,他怎麼樣的一個過程。佛陀把他自己實際發生的事情講出來,給我們一點信心。

這個就是流通分的最後一品,一個修因得果的事證,來引證前面的理論。

庚二的“明本事”就是說明常不輕菩薩示現教化過程中的兩個主要人物。這地方有兩科。

辛一、初標時節人名

最初威音王如來,既已滅度,正法滅後,於像法中,增上慢比丘有大勢力。爾時有一菩薩比丘,名常不輕。

整個<常不輕菩薩品>有兩個主要人物,一個是增上慢人,一個是常不輕菩薩,我們看經文就知道。在第一尊的威音王如來滅度以後,接著正法滅度。正法滅度就宣告聖道的功德已經羸弱了,取而代之進入像法時代,像法時代就是戒定成就了。那麼在這個像法時代,當時的環境,“增上慢比丘有大勢力”。這增上慢的僧團,就是修學小乘法而持戒修定,稍有成就而得少為足的這些比丘,他們的因緣,弘化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