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展現一下自己的魄力和勇氣。他找的第一個外援就是吳芮。
應該說臧荼前一陣的專研真是沒有白辛苦,他挑來揀去覺得還是吳芮的處境和他相似,感覺這個人可以爭取一下,共同投身這個很有發展空間的大業中來。因此他連忙寫信,把自己的想法一五一十地向吳芮做了展示。
事實證明臧荼犯了一個和共尉相同的錯誤——不進行人際關係調查。當他的信千里迢迢送到吳芮面前後,吳芮掃了一眼,就把收起來重新裝好,派人連夜送給了劉邦。
劉邦把信展開一看,惱怒非常,但回頭一想還是有些不太相信,因此派了個使者去北京探探究竟。使者馬不停蹄地出發了,剛到北京,街頭巷尾的造反宣傳工作讓他耳目一新,本準備收拾行囊打道回府,可不想臧荼適時地發現了他的到來,並且還要請他吃飯,因此使者硬著頭皮赴宴了。酒過三巡,臧荼又開始他的宣傳了,他為使者勾勒了一幅美好的造反藍圖,讓使者陪著他暢想。可這個使者不是傻子,陪著他虛於周旋了一番,然後找個機會拍馬而逃。
使者的回報,引起了劉邦的高度重視。敢在太歲頭上動土,小子你活膩味了。十幾天後,劉邦親率大軍北上燕地,親自征討。劉邦一路高歌猛進直抵薊城,雙方擺開架勢,一句廢話不講,直接開打。臧荼前期又沒做什麼準備,自己的能力又不怎麼過關,腦子也不怎麼好使,更關鍵的是他手下計程車兵早就厭倦了戰爭,因此剛一開打,臧荼的手下紛紛倒戈,帶著漢軍返回了城內。
臧荼見此陣勢,也顧不上再做什麼宣傳工作了,慌不擇路的向城門口跑,可還沒跑出多遠就被迎頭而來的漢軍逮了個正著。
雖然這個人造反事業很扯淡,但仍不失是一位硬漢。因為成為囚徒的臧荼仍不停的宣貫自己的造反理念,時不時還會穿插一些問候劉邦全家的話。他的放肆讓劉邦忍無可忍,最終砍掉了他的腦袋,並掛在城門口展覽。
這個大話連篇、好高騖遠的臧荼以這種不光彩的方式結束了他的表演,他能當上燕王有些僥倖,當然他的失敗不存在僥倖,因為他的智商沒達到應有的水平,燕王的那個稱號對他來說是一個不可承受之重。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在城破的同時,臧荼的兒子臧衍喬裝改扮溜出了城門,然後投奔了北方的匈奴。這為後來匈奴的南下埋下了伏筆。
臧荼還有一個孫女叫臧兒,這個女人將來也生了個女兒,名字叫王娡;而這個王娡卻生了個兒子,他的名字叫劉徹,這個人我們還有一個通用的稱呼——漢武大帝。不過這是幾十年以後的事情,到那時他將是我們的主角。
幾家歡樂幾家愁。張牙舞爪的臧荼閉上了嘴巴,可他的崗位卻被劉邦保留了下來,他準備把這個職務封給自己最為親信的一個人,這個人就是盧綰。
盧綰的能力一般,但他和劉邦的關係卻連蕭何、張良之輩都甘拜下風。原因很簡單,劉家和盧家是祖居多年的鄰里,幾代人關係密切,更為巧合的是劉邦和盧綰同年同月同日生,兩人一起光屁股長大,一塊偷雞拔白菜,多年共事,已超出一般意義上的君臣關係。當初劉邦帶隊驪山遊,盧綰就陪在身邊;劉邦當土匪,盧綰還陪在身邊;後來官拜太尉,一直陪到劉邦順利稱帝。在期間還是做出了一些成績,我們在前邊也多少做過介紹,在此就不再複述。
早在劉邦稱帝前,他就想封盧綰為王,如果順利的話當時應該是八個異姓王,而這個想法,遭到群臣一致反對,最終封其為長安侯。長安就是咸陽,能封他到這個關鍵的地方,可見其在劉邦心中的地位有多高。
被封為長安侯的盧綰似乎已再無晉升的機會,這讓他多少有些失望。就在盧同志滿心沮喪的時候,臧荼很配合地跳了出來,他準備給盧綰騰位。劉邦帶兵跑來,盧綰依然跟在身旁。
滅掉臧荼後,劉邦開始著手為盧綰謀福利了。有鑑於上一次的教訓,劉邦準備採取一個很前衛的解決辦法——民主集中制,減少一些阻力,多一份勝算。因此,劉邦下詔:“薦有功者為燕王。”
這個詔令引來人群中一陣騷動。有些人為能自己成功上位,跑門路走關係;有些人為能讓自己的利益擴大化,積極奔走忙活;更多的人則完全是在湊熱鬧。在這一片嘈雜聲中,推薦名單報了上來。公佈一個,劉邦搖搖頭;再公佈一個,劉邦還是搖搖頭;當公佈到盧綰的時候,劉邦微微一笑:“盧綰似乎可以。”
老大表態了,再沒腦子也該開竅了。因此,群臣皆言:“太尉功多,可封燕王。”聽到這句話,劉邦笑了。
盧綰就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