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9部分

的敵對分子,但無論再忙他都是愜意的。但就在他志得意滿之時,一個不好的訊息傳了過來,這讓劉邦大為光火。無論是這個訊息的內容,還是製造這個訊息的主角,都大出劉邦預料。這個訊息的內容就五個字:臧荼造反了。

我們前邊是介紹過這個臧荼的,他的職務是燕王,也算是攀上了人生的巔峰,實現了自己的理想。而就是這位仁兄,卻很出人意料的在很不恰當的時間,開始了這個很不合時宜的舉動。他的這一舉動,別說旁人,就連劉邦這個當事人之一就很費解。當然,也不是劉邦多麼信任他,而是臧荼在這個時候選擇走這樣一條路,確實有些讓人不可思議。

當然我也很是費解,為了儘量探尋臧仁兄此時的心裡活動,我試圖在史料裡尋找一些蛛絲馬跡。然而讓我失望了,這個人的造反似乎是個謎。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是有前因後果的,如果認真分析劉邦稱帝后的幾個舉措後,還是能找到一些若有若無的痕跡。那就讓我們一起來層層揭開這個謎底。

劉邦此時分封了七個異性王,韓信、黥布、韓王信、張敖、彭越、吳芮和他臧荼。臧荼把這七個人可以分成了兩類。

第一類是劉邦的鐵桿。韓信、韓王信、彭越當初是被項羽排擠的行列之中,從一開始就和劉邦穿的一條褲,在理論上講這三個人算是劉邦的嫡系。雖然事實並非如此,但從出身來講是可以這麼認為的。因此臧荼對這些人是敬而遠之。

第二類是半路歸降的。剩下四個人似乎都可歸到此類,但這四個人之中卻又被臧荼分出了親疏遠近。

張敖是繼承他老爹的職務,況且他老爹在很早以前都和劉邦混的非常熟絡,並且立下汗馬功勞,因此這個人是劉邦比較信任的。黥布雖然是半路歸降,但當初他被項羽打的一無所有後,幾乎是赤條條投奔的劉邦,並一直陪在劉邦的身邊近兩年,培養了不淺的感情,臧荼自認為和這個人沒有什麼共同語言。對於這兩個人,臧荼是不敢親近的。

剩下的只有吳芮和他臧荼。似乎只有他倆算是項羽曾經的親信,雖然投奔了劉邦,卻沒為劉邦的稱帝大業做出什麼貢獻,只因自己手握兵權,並且一直比較聽話,劉邦沒有拿他們開刀罷了。對吳芮,臧荼還是很有幾分好感。臧荼有這種認識,只能說明他瞎了眼。

臧荼想當然地把幾個人分出了個三六九等後,自己的心裡突然開始發虛了。當初劉邦極盡困難之時,曾多次邀請他前去湊熱鬧,可他總是吞吞吐吐沒給劉邦一句爽快話,也沒幹乾脆脆用實際行動證明些什麼。而現在劉邦真正成了老大,他發現自己在劉邦面前的談資越來越少,遠沒那些被封侯、甚至連“侯”都不是的嘍囉們那麼有自信。當他有了這麼個發現後,臧荼有些坐不住了。

就在臧荼心裡發虛之時,一個訊息傳了過來——季布歸降,丁公被殺。忠於項羽的人被重用,幫過劉邦的被殺頭。劉邦的這一舉措贏得了那些敵人們的尊敬,卻讓臧荼不自覺的開始對號入座,不過他對的號是丁公,並且那個位置似乎還非常恰當。當對上丁公的位置後,臧荼開始害怕了,並且不是一般的害怕。

害怕的臧荼在做了一陣思想鬥爭後,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造反。至此,臧仁兄開始了他很讓人納悶,但別有一番情調的造反事業。

好了,不再囉嗦了,讓臧仁兄上臺表演吧。

造反這種事,通常是來暗的,是很秘密、很小心的事情,在準備充分後突然發兵去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縱然舉起大旗開始付諸行動,口頭上還是要選個合適的口號,免得落下什麼把柄或者失去人心。我雖然沒有幹過這件很有意思的工作,不過個人認為這點常識還是應該遵守的。然而臧荼打亂我的觀念,讓我看了一場別有風韻的造反劇情。

害怕了的臧荼居安思危,不等劉邦找上門來,就大張旗鼓的搞開了。

不過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別人造反把主要精力用在招兵買馬、設計方案上,然而臧荼造反卻另闢蹊徑,他既不去攻城,也不做其他軍事部署,而把主要精力用在了宣傳上。為了達到自己的預期效果,見人就講造反的種種好處,展望造反的光輝前景。臧仁兄一天到晚在北京喊造反,喊的自己口乾舌燥,讓這個在當時還不算太大的城市沸騰一片。臧荼的兒子臧衍見他如此,就勸他不要造反,縱然造反也不能以這種方式進行。而此時的臧荼正高舉造反的偉大旗幟,積極投身在宣傳事業之中,聽不進兒子的勸阻。

縱然如此,他還覺得效果不夠,準備發展個外援,加大一些宣傳力度,好讓自己的宏偉目標走出北京,走向全國,向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