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國內的民營企業,立足點在中國,所作的一切首先要充分發揮地緣優勢,也就是中國概念的優勢要用盡,不足地方儘量避免。

範以錦:中國的民營企業要走向全球,首先要把地緣優勢發揮出來,在國內積聚一定的實力。另一方面,很多成功企業的經驗也證明,全球化的成長,往往需要強大的本土化能力的支援。伴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伴隨著中國企業逐步走向海外,我們說得最多的一個詞就是“與國際接軌”,但是這並不代表著我們要放棄我們的一切來迎合所謂的國際標準,實際上是個別西方發達國家的標準。工業製造、金融市場需要國際標準,但傳播內容不能搞“國際標準”。在經濟全球化的21世紀,新聞資訊的傳播能力和對新聞傳播的控制、影響能力,是一個國家、地區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當全球化消滅了我們的個性,當我們喪失了中華文化特色的時候,我們的文化也就完全淪為標準工業自動化生產中面目模糊的一條流水生產線,也就失去了作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我們與南方報業有共同的責任和追求(4)

在我們今天享受經濟全球化,新聞資訊傳播全球化帶來的方便和樂趣的同時,我們要為後代保留代表我們國家、民族文化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支援,讓他們擁有獨立、自主的強大的文化和新聞傳播。我們做強做大傳媒,也是希望能夠牢牢把握傳媒對黨、對國家和民族的最大價值。從這一點上說,中國報業、中國報人的使命特別的重大。中國的傳媒、中國的報業,要記錄中國的進步,要推動中國經濟的發展,要為中國的強盛創具有實力、特色和感情的新聞資訊和新聞傳播藝術。21世紀的中國報業,21世紀的中國新聞傳播業,要與中國經濟的崛起、中國製造業的發展一樣,成為全球的重要聲音。

郭廣昌:現在中國民營企業在製造優勢方面已經得到了充分的發揮,這導致產品大量出口和以溫州為代表的民營企業的崛起。但是我們也有劣勢 — 技術投入不夠,產品質量與國際公司有差距,沒有世界性品牌,國際性的分銷網建設不夠等等。面對這種格局,我們不能被動的等待,而要帶全球性的眼光主動性出擊。

我認為需要有一批民營企業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尤其是500強的肩膀上,來縱觀全世界的資源,並整合全世界資源為我所用。以我為主參與世界競爭,這種被動與主動的轉變對於一個企業是非常重要的,對於國家也是很重要的,有一批企業已經具備這種眼光和能力。中國需要強勢的本土企業,中國一定要培養一批能在世界舞臺上競技的舉足輕重的企業,從而在未來的世界經濟舞臺上掌握話語權。

只要民營企業發展起來,只要把中國的優勢發揮足了,只要我們的資本實力增強了,中國企業就具備整合全球資源的能力,中國的企業不會輸,我們需要的是時間、機會和必要的支援。

範以錦:中國企業的全球化需要更多企業家的努力。這些年我們看到,很多民營企業家在積累個人財富的同時,他們的民營企業也在為社會創造著大量的財富。我們期待著更多的民營企業家的成功,期待著更多中國企業在世界經濟舞臺上掌握更大的話語權。傳媒人的夢想和企業家的追求,終極目標都是國家的富強、民族的復興。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也必將孕育中國文化產業的新一輪發展。經濟文化和傳媒在交融互通,有良好的經濟基礎才有長遠的文化和報業發展。報業不但是文化產業的支柱,更應該是文化產業的龍頭,原因有三:第一,報業對市場經濟的反應更具有文化的底蘊,報刊產品比其他文化產品更能體現人文關懷;第二,以媒體為核心的報業發展,為出版業、影視業和音像業提供了更新的思路和更豐富的原創內容;第三,報業對地方經濟的貢獻是多層次的,全方位的,包括報刊產品的消費、從業人員的就業、廣告對產品銷售的貢獻、媒體對產業政策的評估等等。

中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曾經影響了整個世界,中國報業大力弘揚中華文化,才能夠更多地向全世界彰顯中國特色。南方報業以“傳播中華文化、承載民族記憶”為使命,在迎接歐美傳媒巨頭的全球化競爭的同時,我們力爭成為全球華人新聞資訊的一個重要選擇。

解讀中國成功企業管理之道的一部力作

舒元 (中山大學嶺南經濟學院院長、教授、博導)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的強勢崛起及強大後勁,一直為人矚目;其成長路徑和運營思路,一直引人探究。南方日報出版社近日推出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