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3部分

答了陶希忠一句後,王國峰想了一想,又詳細補充道:“虜騎此來,打秋風掩護黑炭石部的目的應該是主要戰略目標,此時是春初,正是草長之時,羊群放牧,馬群要長膘,正是用人之時,一般北虜進攻,都不大會挑這種時候。而我們這裡尚未收穫,百姓家中窮困,搶無可搶,所以速把亥此來,打義州是假,調動廣寧兵力是真。反正這廝打了二十七年,來來往往也習慣了,估計也有練兵的打算。”

“嗯,我沒有問題了。”

王國峰坐了下去,陶希忠接道:“大帥,這一次參謀局擬定計劃的餘地並不算大,本軍只有三百四十多人的兵力,參謀局的意見就是隻能相機行事,鎮夷堡的地勢極佳,扼守在北虜退軍的必經之地。”

陶希忠拿起竹枝,點在兵部給的九邊圖上的義州衛前的一點,然後東西方向橫向一拉,接著道:“邊牆就好比一條大河,我們的西邊三十里是鎮西堡,義州在我們兩堡的南方,在鎮西堡一側有一條河是大淩河的支流,現在河水湍急,所以北虜不論進軍還是退軍,都是往本堡這邊為多,如果北虜大舉進入,又在義州方向沒有進展,他們退兵的方向會是從黃羊臺和草塘灣退後,從本堡出擊,不到五里就抵達草塘灣,這裡地勢平坦,但在東北方向有丘陵地形,適合隱藏形跡,如果發起突襲的話,這裡將是最佳地點。”

說到這裡,陶希忠放下手中的竹枝,向在場眾人點點頭,道:“參謀局的工作就是這些,我的彙報完了。”

惟功的臉上露出讚賞的笑容,參謀和軍情兩個部門是他一手創立,一般的軍隊中絕沒有這種部門,並且根本發揮不了這麼強大的作用。

從建立之初的什麼都不懂,到基本明白了近現代參謀工作的流程,包括現在已經開展的簡單的繪圖工作,標記工作等等,有這麼得力的輔助部門,他想做一個名將的可能性不僅是有,而且大大增加了。

……

三日之後,大股大股的蒙古遊騎越過堡臺之間的簡陋邊牆,開始往義州方向進發。

大股騎兵經過時,因為是千騎萬馬,隔數十里就能聽到動靜,等悶雷一般的聲響傳過來的時候,地平線上似乎是蓋了一張黑乎乎的毯子,俟其再近一些時,就可以看到連綿不絕的旗號和頭盔兵器。

跑在陣線之前的是一小隊一小隊的遊騎,他們不停的衝上山包,眺望前方情形,再繼續往前,屏障一條條突然出現的河流,小溪等障礙地形。

大軍行進,前方的遊騎哨騎最少有數百騎,他們會將一切突發的情況迅速回報給主陣的大軍統帥。

在他們前方,沿邊數百里的邊軍臺站都點燃了狼煙,警訊其實早在多日前就傳回義州和廣寧,甚至信使已經越過錦州和大淩河,開始往關內進發。

不論敵情如何,一定要向朝廷中樞稟報,狼煙一股一股的升起,也會使邊牆之內的軍臺寨堡提前做好迎敵的準備。

速把亥騎著一匹來自西域的大宛良馬,靜靜看著大股大股的騎兵從自己眼前掠過,在他身後,是一柄巨大的大纛,他身邊的護衛都是滿臉橫肉,身形矮壯,目光警覺的漢子,這些護衛手中拿著蘇魯錠,不停的將過於靠近的騎兵隊伍遠遠趕開去。

第349章 渡口

這一次入侵義州的主力就是速把亥和他的泰寧部的騎兵,蒙古兀良哈三部原本就是當年蒙古親王們的部族,在明軍大舉進入遼東後,將這些部落與殘元勢力切割開來,無奈之下,東北蒙古諸部選擇了投降。

投降之後,三部分別被授衛,大元親王們被封為衛指揮使,名稱變了,其實仍然是自治的蒙古部落,實質上並沒有發生太多的變化。

在靖難之役以後,成祖為了表彰三衛的功勳,將原本的大寧都司賞給三衛,後來宣宗年間雖然朝廷反悔,三衛卻是不停地向著大寧都司的地盤擴張,與明軍開始了殊殺的搏殺。

時至今日,朵顏部實力最強,東起宣大,西至薊門,與明朝只有一條長城為界,長城內是明,長城外便是朵顏,而泰寧部則以薊鎮為起點,一直到開原衛為止,與整個明朝的遼東邊牆為境。

福餘部則是主要分佈在鐵嶺到女真部落的地界,是三衛中實力最弱的一部。

諸如翁吉刺,科爾沁,奈曼,巴林,敖漢等部落,有的就是三衛之中,有的是兀良哈三衛的僕從,他們與察哈爾蒙古,喀爾喀蒙古一樣,是大明永不停歇的邊患。

“大哥,黑炭石那邊來信使了。”一個穿著鐵甲的矮壯漢子縱馬疾速趕來,大叫道:“那幫傢伙說遼陽有大明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