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3部分

敏感,特別忌諱,就不準備刊載。

孫福園覺得對不起魯訊,按捺不住火氣,順手給了劉勉濟一耳光,立即表示辭職。

1924年10月31日,孫福園辭職,離開了《晨報》副刊。

為了有一個發表文章的宣傳陣地,到了11月,魯訊、周作仁、林羽堂、孫福園等人創辦了《語絲》雜誌,這是現代文學史上第一個以散文為主的文學刊物。

有意思的是,徐至摩並不知道內情。

他看到文壇上的朋友辦了一本新雜誌,還主動投寄了一篇翻譯自法國詩人波特萊爾的詩歌《死屍》,發表在《語絲》的第三期。

在《語絲》的第五期,魯訊寫雜文《“音樂”》再次對徐至摩進行諷刺。

後來,他在《集外集序言》中解說道:“我其實不喜歡做新詩的……我更不喜歡徐至摩那樣的詩,而他偏愛到處投稿,《語絲》一出版,他也就來了,有人贊成他,登了出來,我就做了一篇雜感,和他開一通玩笑,使他不能來,他也果然不來了……”

徐至摩瞭解了前因後果,自然不會再投稿給《語絲》了。

這些文人之間的小矛盾日積月累,一旦有了具有爭議的話題,就會爆發出一場大論戰。

林子軒讓出版社的員工把這幾本英文小說集排版和印刷,他在一旁監督,也是學習,為以後自己獨立製作《高堡奇人》做準備。

他讓人採購的紙張和油墨有來自歐美的,也有日本的,混在一起,不容易查出來。

而且,作為一家書局購買這些印刷需要的物品實在是太正常了,唯一不正常的是林子軒在一旁監督,讓書局的員工膽戰心驚。

他們不知道這位老闆發什麼神經,就站在旁邊看著,給他們的工作帶來極大的壓力。

就連平禁亞都不理解,還特意跑過來看了看,以為有什麼新鮮。

林子軒解釋說這是因為對這批書籍的重視,畢竟是要郵寄到外國的,不能出了差錯。

平禁亞頗為無語,這不是正規的出版,只是把稿子印刷出幾份樣書來郵寄出去,沒必要這麼重視吧,還要親自監督。

但老闆發話了,他也不能說什麼,你愛看就看吧,我不奉陪了。

這套新文學叢書,林子軒重點在美國出版,英國他也不會放過。

他準備在英語系國家進行推廣,反正做都做了,不如盡力做到最好,儘可能的擴大中國新文學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未完待續。)

第二百四十七章 不是猛龍不過江

11月份,上海不少影院都在放映一部戲曲電影,獲得了觀眾的熱烈追捧。

不是這部電影的質量有多好,而是這部戲曲電影的主角是京劇名角梅蘭方,以這個時代觀眾對於京劇的喜愛,就算是默片也有大量戲迷買賬。

這部電影是香港民新影片公司拍攝。

香港民新影片公司的老闆黎民維在8月份親自趕往北平為梅蘭方拍攝了五段戲曲短片。

包括《西施》中的“羽舞”、《霸王別姬》中的“劍舞”、《上元夫人》中的“拂塵舞”、《木蘭從軍》中的“走邊”、《黛玉葬花》中的“葬花”。

這些都是梅蘭方的經典曲目,這五部短片剪輯到一起就組成了這部戲曲電影。

這是香港民新影片公司進入上海電影市場的一次嘗試。

在民國時期,香港的地位並不高,從1842年就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香港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才開始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從而一躍成為亞洲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

在1924年,上海是遠東地區的金融中心,是東方繁華的大都市。

無論是香港還是南洋的電影公司都想要進入上海的電影市場分一杯羹。

然而,因為地域和文化的差異,香港電影在廣東和嶺南一帶還有市場,到了上海就沒什麼競爭力了,觀眾不買賬。

而且,上海的電影市場同樣競爭激烈。

原本是西方電影獨霸天下。在林子軒的明星電影公司和上海其他電影公司的共同努力下,國產片逐漸佔據了一席之地。

其中明星電影公司拍攝的有聲電影做到了可以和國外電影抗衡的地步。

但國產電影在拍攝的數量和質量上還無法和西方電影相比。上海的大部分豪華戲院仍舊以放映西方電影為主。

明星電影公司每年最多拍攝10部電影長片和數十部電影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