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下來,CPL的一個單項遊戲,總共要打512場戰鬥,如果32強裡面第8名有多個相同的積分,還要打加時賽爭奪出線名額,這樣算下來就是530場左右的比賽。
而WCG這邊總比賽場數是96場,冠軍最多11場就可以奪冠,分散到1個月的時間,差不多一週只需要打兩到三場比賽,比賽強度並不高,每場比賽後修整一天,為下一個對手重新制定戰術,這對職業玩家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合理安排。
再看看CPL那邊,要想拿冠軍,冠軍隊伍至少需要打滿36場,雖然像《命令與征服》這樣的比賽一盤遊戲也就10多分鐘不超過20分鐘,3局2勝一場筆試最多不超過1個小時,但楊雲很懷疑這些人是否吃得消,36場比賽分到一個月那就是每天1。2場次,要是分到兩個月……
楊雲有些吃驚,莫非CPL打算將比賽延長到兩個月時間,一直持續到9月份?
這並非不可能,789三個月本來就是最佳的比賽時期。
組委會的負擔也並不重,WCG第一輪完成後,被淘汰的選手們都直接回家了,差不多第一個星期過後,人就會走掉一半,第二個星期還剩下四分之一,越到後來人越少,消耗越來越少,等到了八強或是四強的時候,工作其實沒多少了。
尤其是CPL的做法,第一輪是32進8,剛開始可能繁忙一點人比較多,等第一輪過去,直接淘汰四分之三,CPL組委會最多忙一個月時間。
楊雲在一張紙上對比兩個賽事的優缺點,WCG比較人性化,選手壓力小,比賽輕鬆愉快,空餘時還可以參加各種線下活動,可容易出現小組賽裡種子選手被淘汰的可能性。
而CPL是完完全全將每一組選手的實力都充分挖掘出來,給足他們展示的機會,用殘酷的勝率資料說話,不存在錯殺的可能性,但就是很累。
他自嘲般自言自語道:“這是拿多少錢,出多少力的節奏嗎?咱們獎金不夠多,但是勝在輕鬆,選手們沒必要當牛做馬。他們獎金多,當然會故意增加比賽數量,讓選手們多拼殺幾場了,要不廣告費從哪裡來?CPL那邊也不傻嘛!”
各有千秋吧,楊雲不再糾結這個問題,到時候世人自會評判兩者的優劣。
但是,評判是評判,與兩家組委會又有何干?誰控制著賽事的舉辦權,誰就說了算,評論家說的都不算。
ABC果然很小氣,CPL在美國早上9點開始,直播選擇的是當天收視率最低的時段,還只給CPL留下2小時不到的時間,中途還插播了大量遊戲產業供應商的廣告。
楊雲笑了笑,順手在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