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出洞外。驚慌之後,才想起自己忘了“規矩”。
後來,鳴鐘之後,等他再進去為“娘娘”疊被子時,已發覺那條蛇不見了。
此事被善男信女越傳越神乎其神。
有人說,那條蛇分明就是“娘娘”的化身。也有人說,那條蛇是娘娘“現身”,來警告“守洞”之人的“失職”。
此事真偽,反正方圓十幾裡的老年人都有記憶。
今年(2008年)3月29日,我再次踏上這塊神聖的土地。一為求神平靜自己煩躁的心境,二為《香蒲草的記憶》添些仙氣。
初春時節,還有寒意。背陰處仍留著些許積雪。
西溝娘娘洞,位於山西北面五峰山腳下,座東偏南,朝西向北。洞外的建築,大多為近年來所修建。僅有的幾塊石碑,置於洞內。洞門外,立一石刻八角形燈架,高為119cm。上為蓮花狀,石刻,直徑為58cm。下為正方形石桌,邊長為48cm。中間為八角形,高58cm。八角之中,其中四角寬12cm,四角寬9cm。八角上刻石文,以下實錄,原文為豎排。字跡不明處,以O表示:
忻州上佐西溝白馬山黑龍池古剎
聖母龍王廟有洞南府陝州人在五臺山受業法號惠圓遊於此處
悲嘆O神殿前急缺樵盆內火燈磬淨(原字:爭前偏旁為三點水)鍾雲牌殿內OO依時置
就同功德王楊交倉募化O眾仍備石座燈架上刊姓名於後
昔大明萬曆二十年歲次王辰秋仲庚O月丁已日立
鐵筆人O科
查我國曆代紀元表可知,碑文中所記“大明萬曆二十年”,為公元一五九二年。立“石座燈架”之人,為五臺山一名和尚或主持:惠圓師傅,陝州人氏。
洞外有正殿三間。上書四字:恩澤萬民。正殿外左右各立二塊石碑。靠西一塊碑文如下:
石碑正上方自上而下書四個大字:萬古流芳。石碑正面兩側有一副楹聯。上聯為:普濟禪寺年年香火旺。下聯為:四方施主代代人才多。石碑正面右側書:普濟禪寺修廟碑記。靠左為正文。原文無標點、無段落:
普濟禪寺,據碑記建於漢朝少帝劉義符景平二年,原名西溝洞。聖母楊氏乃古太原陽曲縣楊興一都楊莊村民楊全之女、母傅氏所生也。母系楊興水頭村人。幼有女德,稟質溫良,賦性明O,及長未婚配。漢光武帝龍興初年十二月十四日,聞母命于歸劉門。聖母有脫凡通O之機,一早奔於忻州上佐清泉白馬山之陽,不偏不倚,面南而坐,以化神也。時有黑龍顯化,因名之曰:五龍聖母。
郡人聞之,皆此非常也,敢不罄心建廟?由西溝(清泉)蘇村寨上為一股、上佐一股、下佐一股,村民共建,迄今香火不絕。福善福惡,殆無虛日,時旱也,禱之而即應。不惟古忻州一郡為然,則陽曲辛莊高村等處一皆應之,其感應入人心也。深舊化之遠矣。
普濟禪寺,經歷朝維修擴大,香火越盛。後經戰爭,風雨侵蝕,年久失修,*又遭破壞,廟宇毀壞,塑像無存,但感應仍在。改革開放,國泰民安,由虔誠者率先建廟,O年維修,原三股村民共響應,推選楊白亮、潘先潤、楊和旺為領導,年年修繕,義務投工,並得到上級批准。蒙四方施主捐資出力,真誠支助,使普濟禪寺面貌一新。聖母龍王,神盛顯赫;如來佛主,佛法無邊;佛主普薩神靈將保佑施主虔誠者、做善事者,獲福無量。
公元二00二年壬午五月十七日
撰文 下佐 張選民
書 陽曲 薛敏政
查我國曆代紀元表可知,碑文中所記“漢光武帝”,為東漢光武帝劉秀。“初年”,為公元二十五年。碑文中所記建寺時間為:“漢朝少帝劉義符景平二年。”
閱《二十四史》得知:“少帝劉義符”(公元406…424年),為南朝宋高祖劉裕長子,小字車兵,永初三年(公元422年)即位,年號“景平”,是南北朝時期南朝宋的第二位皇帝,而非碑文所記“漢朝少帝”。劉義符在位時居喪無禮,在景平二年,被輔政大臣徐羨之廢為營陽王。
景平二年,為公元四二三年,也就是建廟時間。也就是說:西溝娘娘洞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
洞門兩側,有兩條木刻楹聯,書為隸,字不識。時為:光緒丁酉季秋上浣。敬書人為:知州事許涵度。
查《萬年曆》,光緒丁酉為光緒23年,也就是公元一*七年。農曆七、八、九月的雅稱,分別是孟秋、仲秋、季秋。上浣,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