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就聽李文貴鄭重地對他們說道:“諸位,只要堅持格物學,保持我們大明朝格物學的領先,就算是以後,我們還需要怕別人麼?”
說到此處,李文貴微微提高音量,眼中閃爍著自信的光芒,帶著幾分自傲,大聲宣佈道:“依我之見,在不久的將來,那些妄圖與我大明為敵的國家、蠻夷,都將在我大明的威嚴下瑟瑟發抖,而絕不是我們擔憂他們進犯!”
這一番擲地有聲的話語,如同一顆驚雷在殿內炸響,引得眾人心中一震。
有的官員微微皺眉,似乎感覺李文貴有些不知天高地厚;有的則面露驚訝之色,顯然被李文貴大膽的想法所震撼。
“有格物學的相助,如今鋼鐵產量大增之下,再有鋼鐵在各行業的應用之下,開疆拓土,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容易!”
“那些曾經對我大明犯下累累血債的蠻夷,像長期侵擾沿海的倭寇,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給我沿海百姓帶來了無盡的痛苦;還有那些表面順從,實則陽奉陰違,時不時就想佔我大明便宜的,如安南、洞吾之流,他們狼子野心,從未停止過對我大明的覬覦。”
“這些蠻夷,全都要受到討伐。罪大惡極者,當滅其國;冥頑不靈者,必殺之;侵佔我大明財物、土地者,必須讓他們賠償!”
“自古以來,蠻夷皆是畏威而不畏德,他們就像養不熟的白眼狼。若不在我們強盛之時,將恐懼深深烙印在他們骨子裡,我們又有何顏面去面對子孫後代?”
此時的李文貴,言辭懇切,情緒激昂:“我們的前輩,都喊出了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漢時將軍,封狼居胥!如此功績,世代傳頌!難不成,我們華夏是一代不如一代?”
“不,絕不能!我們大明,要比前輩大漢時候更強才對,哪怕以後大明消失在時空長河中,但是,我們大明的骨頭,也要如同前輩一樣,被後世所傳頌才好!”
“格物學之下,漢時征戰而國力消耗甚大,但是我來擔保,格物學之下,我們大明朝,不會再有這等缺陷,對外征戰,只會越戰越強,大明上下,都能從開疆拓土中,在揚我國威中獲得好處!”
“……”
聽著李文貴在那慷慨陳詞,隆慶帝忽然想起李文貴在蒸汽火車上對他說過,他想讓大明成為一個日不落帝國!當初想想,好像不可能,如今再聽,好像是有可能的!
這麼想著,隆慶帝就高興了。
他只要當個甩手掌櫃,將來去見太祖皇帝的時候,都能和太祖皇帝一桌,這可真是太美妙了!
而高拱等內閣大臣,此前雖也聽李文貴提及要從根本上治理倭寇之亂,並向倭國索要賠償,但那時他們大多隻是當作一種新奇的想法聽聽而已。
可如今,親耳聆聽李文貴如此激昂且條理清晰的陳述,他們的內心也開始動搖。高拱輕撫鬍鬚,目光深邃,心中暗自思量:若真能在自己的任上徹底根除倭寇之患,那無疑是一份彪炳史冊的豐功偉績。
畢竟,自太祖皇帝建國以來,大明沿海就一直飽受倭寇侵擾,歷經幾代帝王,都未能將其徹底杜絕。這不僅是沿海百姓的心頭之患,更是大明朝廷的一塊心病。若能解決,實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之事。
文華殿內,此時若有武將在場,恐怕早就按捺不住,第一個站出來支援李文貴了。
當前南方倭寇之亂已基本平定,北方又與俺答汗簽訂了和約,天下看似已太平,如此對於武將而言,卻沒了立功的機會。
在這個武將只能以軍功封爵的時代,沒有軍功,就難以獲得更高的爵位和榮耀,又有哪個武將不想在戰場上建功立業、光宗耀祖呢?
過了好一會之後,李文貴終於說得差不多了!
殿內短暫的寂靜後,隆慶帝一改往日的沉默,率先開口說道:“文貴所言,甚有道理!內閣牽頭,仔細斟酌文貴的提議,朕絕不希望在自己的治下,再出現南倭北虜之亂!”
隆慶帝平日裡不喜過多發表意見,更傾向於放權讓臣子們處理政務,可一旦他明確表達自己的態度,那底下的臣子必然會高度重視。
因此,高拱、張居正等人聞言,立刻轉身,從傾聽李文貴的訴說,轉向隆慶帝,恭敬地回奏道:“臣等遵旨!”
就這麼的,大明朝的戰略思想,從這個時候開始真正改變了。
以前是以自保為主,還想著把火車站用城牆圍起來;但從這次文華殿議事開始,就再沒有人提這個了。
火車站,就建在城外;敵人,就御於國門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