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貴聽明白了,他們在擔心的是,之前修建火車站的時候,沒法修在城內。倒不是說城內沒有空地,而是火車沒法修在城門洞,除非是要拆城牆才行。
如今,文華殿內的討論,就是在現有城牆的基礎上,再修一段城牆,把火車站圍起來。這種專門修建的圍牆,肯定是能通火車,暫時也能防護火車站。
但是,李文貴和他們卻是有不同的想法。
於是,他就回答高拱等人道:“如果這是考慮敵人兵臨城下的話,我想問下,一旦戰事起來時,鐵軌怎麼辦?要不要考慮鐵軌的問題?”
高拱聽了,毫不猶豫地回答道:“如果真到那種情況,鐵軌肯定是要拆的,要不然,敵人便能得到大量鋼鐵,不管是做武器,還是盔甲,都會極大地增強他們的實力!”
李文貴聽到他的話,再看到其他文官都在微微點頭,至少沒有一個人反對高拱的想法,他就不由得有點失望。
從這個事情中能看出來,他們其實還沒真正意識到,這個世界的改變到底會有多大!而是依舊以他們以前的老舊經驗,來應對新生事物!
想到這裡,李文貴便搖頭說道:“我能看出來,你們對於格物學,還是瞭解太少了!”
一聽這話,文華殿內的這些人,不要說高拱、張居正等人了,就連好像有點事不關己一樣的隆慶帝,都聽得有點好奇,集中了注意力到李文貴身上。
他們都認為,如今在科舉中都要加入格物學了,這還不重視,還不算了解?
這不,張居正平時不說話的,此時便開口問道:“此話何解?”
李文貴聽到說話,便轉頭看向他,馬上回答道:“格物學之下,鋼鐵產量會遠超以前規模,特別是在蒸汽機已經可以應用於礦產、鍊鐵作坊的情況下,可以很肯定,一個作坊的產量,都會比以前全國的鋼鐵產量都要高!”
這一點,其實是已經證明了的。
之前移交給李文貴這邊的那個鋼鐵作坊產量,就已經非常大了,提供了蒸汽機作坊和鐵路線所需的鋼鐵,遠超其他還在朝廷控制下的鋼鐵產量。
因此,高拱、張居正等人聽了他的這個話,都沒有反駁。
李文貴這邊,則繼續說道:“而鋼鐵產量的暴增,會極大地提高我們的實力。剛才諸位大人所說的武器,護甲,我們朝廷軍隊的實力不一樣會增強,並且我們是自己造出來的,肯定要比敵人來搶我們的更容易得到。”
“我們人口眾多,裝備精良,還打不過敵人,怕他們來搶我們的鐵軌?”
他這話說出去,頓時說得大明朝官場上的這些精英,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就聽高拱當即給李文貴解釋道:“衍神公誤會了,我等乃是未雨綢繆而已。當下之時,聖君在位,朝廷兵精糧足,自然不怕有人來搶。但是以後的話,那就未必……”
他的話還沒說完,李文貴便打斷了他的話,用非常自信的語氣說道:“我可以非常肯定,以後,是鋼鐵產量大的國家,綜合國力就強。像遊牧民族這種,只要堅持格物學的學習,普及,那就絕對能吊打遊牧民族!”
他說到這裡時,看到高拱等人似乎皺了眉頭,不怎麼認可他的話,於是,他便舉例說道:“諸位大人要是不信的話,那我現在就可以給諸位大人幾樣火器,威力比起以前,會增強好多倍,我們又有大量的鋼鐵,只要朝廷想要,我們大明軍隊中都可以淘汰刀槍劍戟之類的冷兵器,以後,便是全火器軍隊!”
雖然說,明朝從開國開始,軍中就已經有火器部隊,並且史料中明確記載,當年沐英攻打雲南的元兵時,就用三段式戰術了。
但是,直到明末時候,大明軍隊都始終是冷熱兵器混用,並沒有完全淘汰冷兵器。
更不用說,這個時候,還只是隆慶年間,離明末都還有近百年的時間。
此時,高拱等人聽到李文貴的話,感受到他話語中的自信,不由得都有點震驚。
對於李文貴所說,他能給出幾樣火器,威力是以前火器的很多倍,高拱就變得很是興奮起來,連忙問道:“是什麼樣的火器?”
火器的重要性,哪怕是當甩手掌櫃的隆慶帝,也同樣是非常清楚的,因此,他也都看著李文貴,等他回答。
就聽李文貴對他們說道:“基於如今鍊鐵技術的進步,槍管,炮管都能用新技術打造,而不再是以前那種鐵皮捲起來。更有用來做蒸汽機的鏜床,也能加工炮膛,這使得我們大明的火炮以及火槍質量能大幅提高。”
“火槍方面,如果鉛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