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鼎佛祖坐下,金光一閃,卻是顯出一金蓮,正是那十二品金蓮。玉鼎佛祖伸手一指,卻見一隻五彩金光之筆,瞬間從蓮瓣中飛出。
“當日,如來佛祖將那七寶妙樹之一小節,折下與我,放入這金蓮滋養,今日卻是功德圓滿,當為那判官斷命之筆。”
如來點點頭,隨即一招,便收了此筆,連同身後接引神幢,一指點出,卻是飛落天際不見。
“地府之事,趙公明轉輪為王,地藏菩薩行那引渡陰司之事,接引那有緣之人,度佛性於之,令其轉世之後,方能天生有佛性,入了我佛門之道。三位菩薩負責監管地府,行那教化十八層地獄之事。好叫天下蒼生知曉,即便輪迴轉世,亦是有我佛門在後為其善後因果之事。凡天下之人,以惡得罪,以惡入地獄者,皆能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機會!去吧。切記,切記!”
“阿彌陀佛,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三位菩薩和那地藏王菩薩盡皆叩首,隨即卻是祥雲一起,出了靈山,入那地府去了。從此地獄改姓佛了。
此番佛門定下地府之事,卻是引動了三界。
君謂何事?
佛們監管六道,當然不會憑自己喜惡斷人因果福禍,如果這樣做,那麼就是有違天道,必將遭那天譴。所以,雖然佛門代替了巫族監管地府,但也必須有那能斷因果福禍,定人生死福禍的法寶才是。
所以,佛門將之接引神幢借予趙公明,令其轉輪為王,做那判明因果福禍之事。又以十二品金蓮滋養七寶妙樹枝杈,化而為筆,賜給地藏王菩薩和趙公明二人,做那定人福禍生死之物。
但是,雖然佛門也要秉著公正行事,但如來佛祖豈是願意無功而返之人。他最陰險的謀劃,卻是令地藏王接引佛子之事。但凡有那機緣禍福上好之人,或者有那天機之中改變氣數之人,皆會被這地藏王施了手段,讓其轉世之前,便沾染了佛門因果,先天帶了佛性,日後卻是與佛有緣。如此一來,久而久之,佛門想不大興,亦是不能。
還有那三菩薩監管地獄之事,卻是行的討好終生之事。世人皆知,犯錯必將受罰,即便死了也要入那輪迴地獄,永不超生。可如今卻好,趙公明轉輪為王,地藏王接引佛子,三菩薩度人於地獄,卻是給了這些有能力但犯了錯,有因果但前途無限之人,一個逃避因果懲罰的地方。
從此,佛門將真正變成一個,容納三界眾多有緣之人的地方。當然,也可以說,佛門將變成一個容汙納垢的地方。西方極樂世界將會再次興盛,世間懼怕那因果報復之人,也必將走了那取巧之路,入了佛門之中。
這佛門千萬年計較,此時一夢成真,終於有了大展宏圖之天地,如來等佛祖如何計較不提,也不說其他勢力見了佛門如此興盛有何計較,單講那剛出來的帝江,卻也不是省油之燈。
東海之中,黃靖為了恭賀這巫族重出,卻也大宴天下賓客,多有那隱士前去做客,一來走動走動,即便討好不了那成教門下,也不至於得罪這帝江祖巫。許多多年不曾現世的神通之人,也笑臉潺潺地上門恭賀,此次盛會卻是可見一斑。孔宣等大神通者雖然未曾前去,不過終究是成教門下,他們能巴結一番黃靖,已經是高興莫名了。
世人皆是無利不起早,何況仙神之輩。經歷了多番天地大劫,諸多仙神者早已明白:明哲保身已然不適用了。想要爭那氣運,卻要各憑手段。不怕你無恥,就怕你不夠無恥!
第三百七十六章 帝江:崛起!!崛起!!崛起!!
道何在,道何為,道何往,道何至,何足道!!!
修道之人,皆是吐納吸氣,煉體鍛神於那暮鼓晨鐘之際。君不見,天道之下,無數修道者如那過江之鯽,惴惴然,惶惶然,不過是為了爭這過江之機。
魚躍龍門,是為心中有道,道之一念成了正果,方才一躍龍門而過,得了天賜機緣,化而為龍。修道鴻鈞,卻也是為了爭那一線機緣,得天眷顧,方才搶來他人機會,一躍而上。
修道即是修心,不是修的善心,卻是修得善緣,修的是一顆玲瓏心;修道不是修得仁慈,卻是修的手疾眼快。登天之梯有幾何,修道之人有幾何,兩者相差之大,不靠手段,你怎生搶來別人機會?一攀而上,成就道尊!
大道無形,天道無為,然天數之下,得道者卻是有其極限。世界何其大,便是億萬分之一,尋常人亦是終生不能涉足!世界亦是何其小,大神通者,來去不過眨眼間。
修道如那園中之池魚躍水。池魚總以為水外是一個無窮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