蹤貨架和倉庫情況,並進行了一些管理層調整,但於事無補。
合併恐慌(5)
對家樂福的巨大沖擊來自當時在歐洲迅猛興起的“更野蠻的”包括LeClerc、Aldi和Leader Price在內的折扣店(Hard Discounter)。
德國阿爾布萊希特兄弟的阿爾迪(ALDI),就是這些折扣店中最生猛的一家。雖然阿爾迪只經營不到800種品類,但簡化的商業經營模式減少了商品採購、儲存、銷售及管理的難度。從而降低了企業運營和管理費用。一般說來,百貨業的經營成本是其營業額的30%~35%左右,大型超市在20%~25%,而阿爾迪則用各種手段使其差價成本限低到10%~13%。選擇偏僻地段、極簡的裝修、集中採購都是阿爾迪拿得出好價格的原因。除了自有品牌,同樣的名牌產品在阿爾迪可以用比在其他店低10%~30%的價格買到,同時阿爾迪還能賺到錢。依靠阿爾迪阿爾布萊希特兄弟在80多歲的時候成為了德國首富家族,大打廉價牌的阿爾迪有著國內連鎖店3600多家、國外連鎖店1000餘家的規模。至今,阿爾迪年營業收入達到340億美元,成為德國最大的食品連鎖零售企業。2003年10月,就在家樂福因為收購自顧不暇的時候,阿爾迪率先在荷蘭祭出了價格戰的大旗,隨即,阿霍德(Ahold)、Laurus等零售企業也捲入了戰團。據統計,2004年的歐洲超市的食品價格因此比2003年下降了3%,有的大型超市因此一週損失的毛利就有1億歐元之巨。多種業態應戰不暇、自有品牌比重不大,船大難調頭的家樂福成為了歐洲低價風暴的最大受害者。法國市場是家樂福的主戰場,佔到了其銷售總額的40%。在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