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訊,透過收費排定搜尋結果,顯然名正言順。但阿里巴巴不這樣,其排名順序依據的是企業“誠信指數”,“誠信指數”來自於所有阿里巴巴“誠信通”會員和“中國供應商”會員的認證記錄和經營活動記錄。

激烈的市場競爭,迫使後來者不得不選擇獨特的方式切入,因此,市場細分成為一種趨勢,阿里巴巴進入的商業類搜尋,可以看作是被細分出來的一塊。

中國移動、中國工商銀行、中國石油、百度、盛大、騰訊、國美、聯想、中興、分眾傳媒等十家企業入選《商業週刊》網站評選的“十家中國最重要的上市公司”,其中網際網路企業就佔到三家。這三個網站並不是綜合門戶,而分別是搜尋、線上遊戲和即時通訊領域的領軍企業,他們佔有絕對的市場份額,並讓投資者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這三家網際網路公司分別在業務、創新和使用者三個方面佔據了壟斷地位。而正是這種在市場細分上的壟斷,使他們建立了自己的競爭壁壘,具有了很強的競爭優勢和增長潛力,因而得到了投資者的認可。

深耕細分市場,關注使用者細微的需求,這些看似普通的思路,將很大程度上決定誰是競爭激烈的Web2�0市場的優勝者。

第5章 太多錢會壞事——馬雲論融資方略

我一直認為不管做任何事,腦子裡不能有功利心。一個人腦子裡想的是錢的時候,眼睛裡全是人民幣、港幣、美元,全部從嘴巴里噴出來,人家一看就不願意跟你合作。

阿里巴巴永遠堅持一個原則,我們花的是投資人的錢,所以要特別小心。

看重投資者的品牌力

創辦阿里巴巴,就是想創辦一家中國人自己的電子商務網站,把買和賣的供求資訊經過加工處理後在網上進行釋出。1999年2月21日,我們18個人湊夠50萬元創辦了阿里巴巴。我希望網站能支援10個月,期望10個月之後能吸引到投資。對於籌措的50萬元投資,我不允許任何人向他們的父母、朋友借錢。

50萬元對於以“燒錢”著稱的網際網路公司來講,只是杯水車薪。儘管一再節約,但阿里巴巴維持到七八個月的時候,便彈盡糧絕。阿里巴巴副總裁金建杭回憶說,大家湊的50萬,本打算堅持10個月,但沒過幾個月,就一分錢沒有了,於是,創業者們不得不熬過2個月沒有錢、沒有盼頭的日子。

1999年7月,錢已經成為阿里巴巴迫切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甚至困窘到馬雲必須借錢來發團隊成員的工資了。

就是在這個艱難的時刻,阿里巴巴受到來自美國最頂級的商業媒體《商業週刊》的關注,起因是據說有人在阿里巴巴網站上釋出訊息,說可以買到AK…47步槍。這條訊息把馬雲嚇了一跳,可是馬雲他們找遍網站所有的訊息也沒有找到這條買賣資訊。後來馬雲回憶說:

按說這也不可能。根據以前的經驗,我們知道網際網路最大的問題在於可信度,所以從一開始我們就立下規矩,對所有在阿里巴巴上釋出的資訊都經過人工編輯,這個規矩從免費會員時代一直堅持到現在,因此我相信這樣的資訊是不可能存在的。不過像《商業週刊》這樣的雜誌一報道還是把我們嚇了一跳,因為它很少亂講話。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儘管有關AK…47的報道給阿里巴巴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但也帶來了更多國際記者紛至沓來的腳步,伴隨這些腳步而來的當然還有國外的投資者。而在此之前,許多國際風險投資機構都已經注意到了1999年火熱的中國網際網路。在這一年,國際風險投資機構大規模地在中國網際網路市場進行投資,以著名的老虎基金、高盛和軟銀為代表的風險投資商向中國入口網站及電子商務網站大股投資。

阿里巴巴最需要錢的時候,也是網際網路最瘋狂的時候,馬雲四處遊說,在杭州馬雲家中辦公的阿里巴巴工作人員會經常接到投資者打來的電話。每一個電話都是一次離成功更近的訊號。

但是在具體的談判中,馬雲拒絕了至少38家投資商,這38家投資商大多是內地的投資者。馬雲對他們不滿意的最大原因在於,這些投資者們的投資風格太中國化了,對阿里巴巴的管理層不夠信任。

馬雲解釋道:

希望阿里巴巴的第一筆風險投資除了帶來錢以外,還能帶來更多的非資金要素,如進一步的風險投資和其他的海外資源。

1999年8月,蔡崇信與一位舊相識的偶然相遇帶來了阿里巴巴的第一筆“天使基金”。時任高盛公司香港區投資經理的林小姐與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