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鐵軍搖搖頭,這個姚志實在是
姚志小聰明是有,但是好大喜功,霸道橫行,真正搞工作不行,所以在金湖實在是搞得天怒人怨了,有又有這樣的證據,恐怕姚志就是再有後臺也救不了他了
第26章局面初定
姚志被雙規之後,並沒有立即解除職務,採取的是內緊外鬆的策略,但金湖區已經是傳遍了,甚至都有順口溜在街頭巷尾流傳了:么兒當了權,金湖真是亂,區委修得真好看,牛皮吹得天都轉,可惜百姓快討飯,錳礦交給利州幹,等於么兒自己賺,送給領導好升官,么兒帶頭這麼幹,幹部都把好處佔,金湖全被收刮遍,礦工命比紙還賤,百姓死活沒人見,好在紀委立了案,么兒總算滾了蛋。
么兒就是指姚志,“姚”和“么”諧音,在安新,稱呼除小孩外的人為么兒是一種極為蔑視的稱呼。
“老林,你客觀地說,安新,特別是金湖區情況到底如何?莫非真是成了洪洞縣,沒有一個好人?”
省委書記江如衡看了看案卷,想起前兩天去醫院看望省裡的一位老領導的時候,說起了這個順口溜,這樣的順口溜都傳到省裡了,說明流傳很廣,說者是有心,而聽者更是有心,江如衡也擔心案件的規模越搞越大,此時的閩南,同樣的一個副省級城市因為走私正在颳起一場足以震撼全國的大風暴,牽連進去的幹部之多,級別之高,實屬建國以來罕見。
如果安新那邊也搞出這麼一個大案子,貝湖省裡也很難看了。所以今天聽完姚志的案情介紹以後,若有所思地問林紫山。
林紫山放下了手中的彙報材料,道:
“從省紀委掌握的情況看,姚志在金湖確實是搞壞了風氣,收受錢物很普遍,甚至已經成為一種風氣,大家都收,如你不收,會被認為是異類,很多普通的工作人員甚至是才參加工作的大學生都如此,還有就是姚志在金湖大搞政績工程,勞命傷財,對金湖發展影響十分巨大,這一點金湖的很多幹部群眾反映也很強烈。姚志是金湖區的區委書記,這個職位可是與方方面面都有接觸,多牽出一些人也很正常,這一次省紀委查得很徹底,姚志先後交代了十多來人,有名有姓,有職有位有十幾個,主要是集中在金湖區,市裡的包括礦業局和電力局的兩個副局長,夠得上刑責的有六七個,絕大多數都在灰色地帶。”
姚志被省紀委雙規之後,案件的審理進展很是順利,如同楊鐵軍猜測的那樣,姚志很快就在紀委調查組的攻勢下節節敗退,也供出了不少人。
江如衡聽到是這樣一個結果,就放下心來,他知道林紫山話裡的意思,這件事沒有牽連出市裡或更高層次的人,這是江如衡最願意看到的。
於是道:
“對腐敗分子我們不能姑息,特別是象姚志這樣吹、賣、貪,天良喪盡,人性泯滅的害群之馬,如不嚴加懲處,這種情況如任其蔓延下去,黨將不黨,國將不國!我重申兩點,對腐敗分子一是絕不留情,二是絕不手軟,一查到底,然後放下包袱,輕裝前進。”
江他說得不甚明白,林紫山卻聽得很明白。他道:“對於不夠量刑的同志,我建議交由安新市委處理,透過此案,看得出安新市委還是經受得住考驗的。”
林紫山與江如衡共事也有些年頭了,知道處理這樣的事情的輕重緩急,知道如何拿捏分寸,對於情節嚴重的必須嚴懲,而對於其他一些可懲可不懲的,考慮到期收錢的背景和情節,以及初犯,把問題交代清楚,上繳財物,還是以教育為主。這樣不擴大打擊面,有利於局面的穩定。
江如衡道:
“我同意你的意見,張澤高同志在沙州工作多年,熟悉情況。我相信他能正確處理此事。”
江如衡沉吟了一下,又道:
“澤高同志作為市委書記,大度謙遜不戀權位,屬於謙謙君子,但把控能力稍微差了一些,需要稍稍加強。”
對於安新班子如何搭配,江如衡與省委分管組織副書記於林科有共識,有分歧。安新經濟發展不上去,導致各種問題,這一點是最為省委頭痛的,而陸政東到安新時間不久,但在經濟發展上還是有所作為,這一點省裡很滿意,需要給陸政東一定的支援。
而鍾柏發、陸政東等人的心態,江如衡等人也是洞若觀火,鍾柏發等人在安新力量過大,陸政東的施政阻力較大,需要削弱,這一點上,江如衡和省長鄭東凱、分管人事的副書記於林科有共識,於是吳鳳娟被調整了出來。
但三人之間在張澤高的去留上也有分歧,於林科的態度很明確,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