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小說上傳分享
忠國與忠君(3)
周亞夫也確實不負景帝之望,出兵之後,屢破敵計,屢設奇謀,僅三個月,吳王劉濞被殺,吳、楚叛亂被平定。吳、楚是叛軍主力,他們失敗後,其餘五國也在漢將的進擊之下節節敗退,沒用多久,作亂藩王或是自殺,或是伏誅,七國叛亂很快就平定了。
平定七國叛亂,周亞夫功勞很大,贏得了人們的一致稱譽,漢景帝也重用了他。
漢景帝像
漢景帝實行了“與民休息”的政策,減租輕賦,寬刑緩政,終於迎來了“文景之治”。
漢景帝前元七年(公元前150年),周亞夫被擢升為丞相,丞相為文官之長,幫助天子處理各項事務,職位是十分顯要的,但弄不好也極易把自己陷進去,像周亞夫這種性格,絕對幹不長久。
首先找周亞夫麻煩的人就是梁王劉武。劉武與景帝同為竇太后所生,是一奶同胞的兄弟,而且只有這兄弟兩人。竇太后十分寵愛小兒子劉武,對他“賞賜不可勝道”,劉武自己也往往“入則侍景帝周輦,出則同車遊獵”。但就是這樣一個人物,卻偏偏恨上了周亞夫,這恐怕就埋下了禍根。
梁王劉武所以恨周亞夫,還是因為公事。當時,周亞夫主持平叛,率領軍隊開到了河南一帶。吳、楚聯軍正全力攻梁,周亞夫等人分析了形勢,認為吳、楚聯軍銳氣正盛,漢軍難與爭鋒,決定把梁交給吳、楚聯軍,任由他們攻打。梁王向漢景帝求救,景帝也命周亞夫援梁,但周亞夫來了個“不奉詔”,而是派騎兵截斷了吳、楚聯軍的糧道。吳、楚聯軍久攻不下,銳氣盡失,又斷糧草,被迫找漢軍主力決戰,周亞夫則深溝壁壘,養精蓄銳,一舉打敗了吳、楚聯軍。雖然平叛勝利了,但卻與梁國結怨。周亞夫戎裝像
周亞夫只知謀國,不知謀身,終使梁王怨恨。因此,梁王每逢入朝,就與母親竇太后說起周亞夫,極盡中傷誣陷之能事。時間一長,假話也成了真話,何況梁王所說並非假話,只是對事實的理解不合實際而已。竇太后聽信了梁王的讒毀,經常向景帝說周亞夫的壞話。
漢景帝前元四年(公元前153年),立長子劉榮為皇太子,但因其母慄姬逐漸失寵,景帝就想廢掉太子,另立王美人之子劉徹為太子。在中國的封建社會,立太子是大事,因為將來國家社稷的命運在很大程度上都握在他一個人手裡,稍有不慎,就會引起巨大的災難,況且廢長立幼一般是不允許的。周亞夫初登相位,認為太子並無過失,隨意廢立,會引起混亂。周亞夫秉性直爽,不懂勸諫藝術,對景帝“固爭之”。後來景帝說廢立太子是家事,不需外人插手,周亞夫這才無奈罷休。周亞夫的勸諫不僅未能說服景帝,反而使景帝覺得他太過張狂,蔑視皇帝,因而深為憤怒。
漢景帝中元三年(公元前147年),竇太后要景帝封王美人的哥哥王信為侯。王美人為人十分乖覺,專會討好竇太后,因而博得了竇太后的歡心,穩住了地位。至於封外戚為侯,並非沒有先例,但景帝估計周亞夫不會同意,就先去找他做工作。果然,周亞夫斷然否決,他說:“高祖皇帝曾經與諸大臣歃血盟誓:非劉氏而王,非有功而侯,天下共擊之。”周亞夫搬出劉邦的話壓人,倒還罷了,還直言不諱地說:“王信並無功勞,如果把他封侯,那就是違犯了高祖的規約。”這自然使景帝十分惱怒,只是周亞夫持之有故,言辭確鑿,無懈可擊,景帝才不便發火,只能“默然而沮”。周亞夫阻止了王信封侯,但從此加深了與景帝之間的矛盾,更得罪了王信。梁王與王信過往甚密,又都恨極周亞夫,於是,兩人聯手,內外夾攻,一起陷害周亞夫。
這件事發生不久,匈奴部酋六人來降,景帝非常高興,並想把他們都封為列侯。其中有一人,是以前漢朝投降匈奴的將領盧綰的孫子,名叫它人。盧綰曾伺機南歸,但終不得志,最後鬱郁而死。盧綰的兒子也曾潛行入漢,病死在漢朝。盧它人乘隙南歸,才有這六人來降。周亞夫認為不能封盧它人為侯,便對景帝說:“他的先人背棄了漢朝而投降匈奴,現在又背叛匈奴而投降漢朝,陛下如果封這樣的人為侯,那麼又怎麼能責備做臣子的不忠於君主呢?”這次,景帝認為“丞相之議不可用”,斷然拒絕了周亞夫的建議,封六人為侯。其實,周亞夫的話很難說對與錯,這本就是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事,要視具體情況而定。景帝拒絕周亞夫,倒不全是出於他話的對與錯,多半出於這樣的心理:不能事事都聽你的,總得聽我一次。
忠國與忠君(4)
周亞夫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