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上空發生,墜機也好,引起大火也好,受損失的總是美國。
而且一次兩次如此,十次八次還是如此,阿拉斯加不但能及時攔截,前來攔截的機群還肯定擁有消滅或驅趕美國機群的實力,使得美軍始終達不到越過邊境領空的目的,更不用說進行大規模轟炸了,少數走狗屎運越過邊境的則會遭到防空炮火的猛烈打擊。
當然更讓他們吃驚的是,到1月15日這天阿拉斯加在地面開始採用導彈攻擊時,美國空軍起飛了大量飛機攔截導彈,但成功率卻很低。
因為這次阿拉斯加動用了一種此前沒有出現過的飛機,不應該說此前沒有見過的飛機作戰方式。
數量不是很多,但這些飛機居然也可以發射火箭彈,不是以前他們所知道的那種直升機發射的火箭彈了,準確的說應該是一種導彈了,空對空導彈。一種擁有準確命中率,甚至可以轉彎的導彈,雖然要比他們已經知道的地對地導彈和艦攻導彈小很多,速度也要慢很多,但可以轉彎,一旦發射就咬住目標不放的特點卻把美國空軍嚇得魂都差點掉了。
所以最後出現了一種局面,美國飛機去攔截阿拉斯加的地對地地導彈,但可能數十里外突然會有一枚不知從哪處天空中飛來的可以轉彎的導彈咬住擊中了。
雖然這種導彈有些小,不像巨大的地對地導彈那麼容易提前擊中,但好在這種導彈速度慢,只要發現了還是有機會閃避甚至提前擊落的,只是這樣一來,卻使得美國空軍不得不把注意力放到空中威脅上,對阿拉斯加發射的地對地導彈的攔截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了。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加上彈道導彈本身速度要快得多,美國人現在又缺乏準確的攔截命中率,所以從1月15日至1月17日,三天的導彈攻擊,百分之八十都成功的避過了美國人的攔截,即便加上美國地面防空炮火的攔截,最後也差不多有70左右的導彈擊中了目標。
當然這個擊中只是指的大範圍,因為導彈的偏差還是比較大的,特別是大射程的情況下,不過對付大城市,哪怕偏差二十公里,也有可能還在城市範圍之內。這對於一個城市來說,足以造成巨大的恐慌。
美國人民沒有了安全感,不逃才怪。面對導彈這種東西,也只有逃得遠遠的了,導彈總不能打到丹佛、孟菲斯,打到休斯敦和佛羅里達去吧。
嗯,佛羅里達還是不安全,畢竟現在美國海軍實力大幅下降,阿拉斯加海軍也是可以發射導彈的,萬一……
所以想一想,還是逃到美國中部地區更安全,這樣他們最多隻需要面對空中的飛機威脅就行了,不管是陸地還是海上的導彈至少目前都不可能打到中部。
1943年1月19日,美國北部開始出現了成群結隊的更大大規模的逃亡難民潮,一隊隊的美國人攜家帶口,肩扛手提著大包小包的物資,向著中部地區逃亡。
東北部可是美國最重要的工業中心,如果工人全部逃離,這場戰爭還怎麼打下去?
羅斯福五內俱焚,最後不得不下令將剛剛武裝起來的一百多萬新兵全部派往了五大湖區和東北地區,使得在這一邊境,美軍總數達到了近三百萬人,而阿拉斯加在這裡雖然也有超過五十餘萬大軍,但比起美國那密密麻麻的軍隊,還真是相形見絀。
有了足夠的大軍,將邊境佈置的如同鐵桶一般,加上佈置了大量雷達,強大的防空火力,炮兵部隊,更多的飛機,總算扛住了阿拉斯加的攻擊,給民眾帶來了一些信心,不過畢竟是戰區,只要槍炮聲還在響,逃亡總是免不了的,最後政府還不得不特別針對東北和五大湖地區頒佈了特殊工資條例,由國家補貼,提高在這些地區工作的工人的平均工資。
當然東北和五大湖地區畢竟太近了,哪怕軍隊再多,面對阿拉斯加那猖狂的導彈和噴氣式飛機的攻擊也免不了遭受巨大損失。
所以美國政府在一邊穩定東北和五大湖地區的逃亡潮,讓這裡的工廠能繼續生產,一邊開始有計劃的分批遷移一些工廠到中部地區,而且美國財政還擠出一大批資金在中部地區興建了許多新的工廠,當然大部分是以軍事裝備製造為主。
多管齊下,美國總算暫時穩住了陣腳。
而阿拉斯加在東北邊境和溫莎發起了數次地面大規模攻擊未能突破厚實的美軍防線後,從1月26日起也開始停止了地面攻擊,只是以導彈和飛機轟炸、炮擊為主,雖然造成了一定的損失,但在美國調來了更多的飛機和高射炮之後,威脅也總算降低了很多。
不過美國遭受威脅的不止是東北,所有北方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