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之間總是貌合神離……這也是沒辦法的,先帝在時,有意讓沈默做孤臣,自己無法和他太親近。等先帝去了,沈默也已經成長起來,錯過了市恩的好時機。
這更加堅定了徐階執行讓張居正上位的原計劃。對於能威脅到張居正的,別人他都不擔心,唯有沈默,如果不趁著自己在臺上,完成兩人之間的強弱互換,那張居正就永無出頭之日了。所以徐階認為自己,必須抓緊時間雙管齊下,一面給張居正增加籌碼,所以一過了年,就把他在戶部扶正了;一面儘可能的打壓沈默,使其停下來等著張居正。
這手釜底抽薪玩得厲害啊。沈默手裡沒了部務,在內閣又只是個打醬油的,只要徐階不給他機會,那他就再沒有歸自己負責的事務,只能做一些輔助性的工作,自此跟任何功勞無緣,自然也就再進步的條件了。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恐怕這次京察之後,兩人的差距就不那麼大了吧……徐階如是想道。
可能連老天都看不慣了,覺著好事兒不能都讓張居正佔全了,才讓他在外面衝撞了楊博吧。
徐階自認為有師生名分的羈鎖,自己就算做得過一點,沈默也只能心裡生氣,沒什麼大不了的。但就像高拱說的,他是在首輔位子上坐久了,以為世界都圍著他轉呢。殊不知沈默忍他很久了,而忍到頭就是……忍無可忍無須再忍。
而且他對沈默的這番打壓,已經影響到自身的形象。像楊博一樣,很多官員都認為他現在剛愎跋扈,已經不是那個剛上臺時,謙卑的表示要還這還那的徐閣老了。當然在京察的風口浪尖上,除了高拱楊博這樣的大牛,誰也不敢議論首輔的跋扈。結果影響了徐階的判斷,還以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