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裡,他想了想,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
看到梁士詒那似是而非的表情,楊朔銘在心裡嘆息了一聲。
這位“梁財神”的學識,其實離真正的銀行家,還差得很遠。
為了在這個時代更好的發揮自己的力量,楊朔銘深刻研究了中國的金融發展史。按照他的估算,1880年中國的國民收入約為27。8億兩白銀,老百姓的稅賦約佔當時大清帝國的國民收入的3。2。以此稅率推算,根據1903年中國的國民總收入約為32。8億兩白銀估算,甲午賠款和庚子賠款總計的6。5億兩賠款債務約為1903年國民收入的20,比後世某一時期中國的2。9萬億元國債餘額佔gdp的比重(21。6)還低一點。從這一角度看,晚清的財政與國債狀況並不比後世的差。所以僅僅從數額上講對外戰敗是不會讓中國崩潰的。但問題是,由於當時的中國沒有現代金融體系及相應的金融衍生工具,中國所有的流通的白銀只有6至11億兩,因而在這樣的鉅額外債下,造成了白銀對外貶值的同時對內升值,西方列強的這種貨幣侵略極大的掠奪了中國的資源,使中國每年外流的財富約達四個《馬關條約》的賠款。這也是為什麼中國一直未能有效的建立自己的金融體系的原因。
讓西方列強們放棄這樣的鉅額利益,使中國獲得金融獨立與世界金融體系接軌,無異與虎謀皮。
。,
(三百八十八)瘋狂的銀子
正文開始
但是楊朔銘知道,“大蕭條”的到來,卻給了中國奪回金融自主權的絕好機會!
在這場蔓延整個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