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3部分

繁榮景象。而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經濟繁榮的一個主要原因是中國自鴉片戰爭後就開始逐漸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到20世紀30年代時中國的經濟開放度已經非常高。

國際銀價在1929年開始連續四年下跌,其價值幾乎跌去了一半。由於中國是銀本位國家,銀價相對於金價的下降,其作用相當於中國貨幣的匯率相對於金本位國家的一次貶值,按照金價衡量的中國產品價格比從前更加便宜,從而有利於中國的淨出口。在這一時期,當主要西方國家紛紛恢復到金本位時(1929年除了一些拉美和亞洲國家,幾乎所有的市場經濟國家都加入了金本位集團),中國是世界上唯一實行銀本位的大國,使得自己一定程度上隔離於世界經濟的蕭條之外,並且出現了短暫的繁榮。但1929至1931年銀本位給中國經濟帶來的短暫繁榮在1931年秋天逆轉,到1931年,世界各國因大蕭條的衝擊而相繼放棄了金本位。1931年英國率先放棄金本位制,這一年的9月英鎊脫離金本位,1932年日元脫離金本位,1933年美國放棄金本位,此時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都放棄了金本位,使銀價在1932年以後也從下降的趨勢轉為上升,匯率升值的結果是中國出口貿易1931年後開始急劇下降。

對於銀價上漲帶來的後果,無論是穿越者楊朔銘還是身處這個時代的梁士詒,都知道得相當清楚。

白銀價格上漲一方面將導致中國商品出口競爭力全無,小農經濟瀕臨破產,城市工業蕭條,並造成白銀大量外流,逐漸形成貿易逆差。另一方面,大量的資金從實業經濟中退出湧進銀行和樓市,造成房地產和金融業表面的繁榮,而隨著資產價格大跌,表面繁榮支撐起的銀行信貸則會陷入資產泡沫的黑洞,房地產的崩盤將劇烈震盪中國的金融市場。

白銀大漲——出口受損白銀外流——企業倒閉物價下跌——資產縮水——銀行信貸抵押資不抵債——房地產暴跌——房租暴跌——房地產泡沫崩潰——金融動盪——銀行倒閉——經濟危機加劇——社會危機加劇……這危險的一環扣一環,將成為中國頭上的絞索,絞殺中國的現代化近程!

“不是有買賣白銀的協定麼?他們怎麼可以就這樣的出爾反爾?”梁士詒有些抓狂的大叫了起來。

由於金本位在危機中主要國家的破產,大量囤積於黃金市場的貨幣資金轉入了白銀市場,白銀的投機造成了銀價的劇烈波動。為了穩定世界銀價,美國、中國、印度等八個產銀或用銀大國在1933年7月倫敦世界經濟會議上,簽訂了一項《國際白銀協定》。其中規定美國政fu每年購銀不超過3500萬盎司,中國則承諾將不出售銷燬晚清時銀元所得之白銀。但是現在一年的時間都不到,美國就違背了它所承擔的穩定銀價的國際義務。

就在張雅婷發回的情報裡,清楚的表明,美國政fu在國會內“白銀集團”的壓力下,即將準備透過《白銀採購法案》。它規定美國政fu要透過購買的方式,設法使每盎司的白銀價格提高到1。29美元;或者把白銀在美國貨幣儲備金的比重增加到四分之一。這些政策將造成白銀的價格快速大幅上漲。對於白銀價格上漲可能對中國帶來的影響,一些美國人也有異議,但“白銀集團”則稱:美國的收購白銀,將會提高中國的購買力和穩定本國採銀業,可以使得西方其他列強在中國採購資源、原材料的負擔加重成本提高,美國本土所產為國家所收購的白銀還可以在中國購買資源控制中國金融,從而使得作為資源大國的美國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更具有競爭優勢,可以有效的幫助美國走出危機。在這些看似有理的說辭的推動下,美國政fu已經開始了對《白銀採購法案》具體細節的制定。…;

張雅婷的情報還提到,英國在美國白銀政策的壓力下,為了自身在中國的金融利益,甚至建議推動中國改變白銀本位變成發行紙幣,因為中國要發行紙幣也必須與金融實力最強的英國和控制白銀最多的美國貨幣掛鉤。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要想真正做到貨幣自主,不受制於人,沒有特殊的歷史機遇,和額外的巨大代價,是不可能成功的。”楊朔銘沉聲說道。

“可你剛才說過,那樣做是我們都得上斷頭臺!”梁士詒嘶聲嚎叫了起來,全沒有了當初叱吒風雲的“梁財神”的風度。

“凡事皆有兩面性,有時候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楊朔銘的臉上突然露出了一絲奇怪的笑容,“梁公知不知道,自晚清以來直到現在,我國的金融其實從來就沒有自主過?”

聽了楊朔銘的話,梁士詒不由得愣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