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其中,再由其下所置的竹管將雨水疏導進附近的運河,以確保街面上常年乾燥,不存積水。
沿著御街一直往北,街道兩邊店鋪數不盡,而不少空地處還支著棚子,其中則是一些小商販。
街道向東西兩邊延伸,隨處可見挑擔趕路、駕牛馬車送貨、趕驢拉貨車及駐足觀賞景色的。
以高大的城樓為中心,兩邊的屋宇鱗次櫛比,有茶坊、酒肆、腳店、肉鋪、廟宇、公廨等,而沿著御街往北左側,便可見鳳祥樓,這乃是臨安城中最大的金銀樓,所售的物件,自是又比珠子市裡賣得要昂貴許多。
東邊一側,名為壽安街,壽安街東起御街,西至井亭橋,井亭橋橫跨運河,兩側分別是最大的花市和北瓦。
而這花市卻也講究得很。喜花者,多以女子為主,是以剛至花市便隨處可見三五成群的女子,不論年歲,也不論身份,這些人皆遊走於花市之中,若見到當季開得最好的,便要購置一些,取回於自家庭院種下,她們隔幾步便要駐足片刻,接過商販手中的花嗅一嗅,若中意花香了,便也不論是否應季,只管購來,而這些女子不僅會選花種於庭院,挑到明豔動人的花兒,更會著店家做成花冠戴於頭上,作為髮飾。
而陪伴在其身邊的男子,大多手執鳥籠,另一隻手上則是攥著一把小巧精緻的木夾,時而由腰間囊袋中夾出一些鳥食,投於其中,鳥兒吃得好了,便“嘰嘰喳喳”叫上那麼幾聲,有些悅耳動聽,有些則是略顯突兀不堪入耳,而那些鳥兒叫不好的主子,便會面露苦色,承受一旁好友的取笑。
穿過花市,便是京都教坊。
馬車行至教坊外,緩緩停下,這幾人也是走了下來。
琳兒與馬伕結了錢銀,後者樂眯眯地告辭,駕著馬車還家享福。
而桂枝則是站在這偌大的教坊外,看著其上四個“京都教坊”的大字,頗為震撼!
張梅香牽起桂枝的小手,言道:“自此後,這便是你的家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