麼就可以延長輪戍時間。透過分批輪戍,至少留守邊境的主將會了解部分將士情況,便於指揮。
宋朝才開始執行時,出現了一些混亂與爭議,許多兵士將營田租給百姓。實際史上宋朝營田規模也不小,然而同樣在犯這個毛病。這不僅是兵士懶散,他們是京城人氏,又哪裡會種田?然而一旦七八成兵士轉為農村兵,就不會出現這個局面。邊境多閒田。只要耕種起來,往往邊境就可以實現糧草自給自足,這又節約了大量成本。
實際那次改革就是對趙匡胤三分兵權的良好修正。
只要繼續執行下去。宋朝以後困於冗兵冗費的情況就會得到大幅度改善。
但在三分相位上,宋九卻做了倒退性的變革。
趙匡胤用東西兩府與三司三分相權,利於集權,減少權臣誤國篡國的可能。
然而趙匡胤也意識到有種種不便之處,因此這個三分相權執行得十分模糊。
一直到宋九歸來時,實際主要權利還是在中書。
宋九將東西兩府權責分得清清楚楚,互不干涉。那麼西府有軍權,卻沒有行政權,更沒有財權。三司有財權,卻沒有行政權與軍權,東府有行政權卻沒有軍權與財權。甚至西府有軍權,卻無掌兵權。更無財力支援。那麼皇帝手中的權利就可以加強。
趙匡義在軍事上是跛腳鴨,看不到它的弊端,只看到它利於君王將權利集中,於是高興地預設了宋九的做法。
實際它們能分得清楚嗎?
例如往前線調兵,與養兵,連國家財政收入有多少都不清楚,能否做出最好的決策?大戰來臨時,西府不知國家政務。東府不知西府軍事計劃,又能否做出最好的決策?
但沒有宋九。宋朝也會往上面變化。直到富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