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妻六妾的,張北圓未必會幸福。
然後將親事訂下,直到宋九回京,才讓他們成親。
過程趙匡義不知道,不過看著蘇勳長相,趙匡義也明白一點。
他心中在笑,嘴上卻問道:“還有一個男孩呢。”
“他在書院裡苦讀了數載,中學結束,考的成績還好,正好臣當時還未去江州,在家閒賦,於是當時臣問他,有兩種選擇,一是留在書院,在高學進修幾年,再做一個先生,一個是擔任胥吏,可能以後會轉為官員,可能一輩子僅是一個胥吏。但他受祖母影響,提出想要擔任胥吏,對此臣也沒有反對。然後他主動要求朝廷將他派往屬於我朝的河東地區,於是朝廷將他派到絳州擔任一個胥吏。隨著又成了稷山縣主薄。”
若是進士及第,這個升遷速度並不快,但作為書院學子,這個升遷轉正的速度就比較快了,中間有宋九的功勞,但當時河東南部百姓稀少,戰亂不休,也是一個苦差事。
有宋九功勞,也屬於正常的升遷。
“接著臣去了遼東,他調到靈石縣為知縣,似乎政績還可,不久前又調往盂縣擔任知縣。”
這兩縣還屬於河東,一是汾州的中縣,一是太原府的次畿縣。
然而這似乎與宋九也無關,畢竟當時宋九去了遼東。
但說無關也有關,潘美在河東會多少關照一點,其他官員會買宋九的面子,那麼這個官就容易做了,加上河東荒蕪,只要努力,就容易出政績,因此張望北升遷速度一直不慢。
可反過來說,以宋九如今的官員,僅是蔭補,也足以讓張望北擔任一個上縣知縣。
趙匡義聽完後,從腰間解下玉佩對張北圓說道:“張北圓,說來朕與你也有一些緣份,這塊玉佩朕就當被你婚禮賀禮吧。”
“謝過陛下,臣妾時常聽叔父說過,若無陛下,當年叔父還未必願意收留我一家人呢。”張北圓高興地說道。張北圓不傻,小姑娘自小在宋家長大,見多識廣,小小拍了一下趙匡義的馬屁,拍得趙匡義大樂。
這是一段小插曲,趙匡義又看著宋九說道:“宋卿,你宅第太偏了。”
宮城南東兩邊是商業區,不適宜做府邸,北面是內宮,也不適宜。一般官員多選擇在皇城西側選擇府第,離皇城近,多是官員聚集地。象宋九這樣,將府邸選擇在東南角,幾乎沒有一人。
宋九淡淡說道:“陛下,雖臣為官,可做人最好不要忘本,況且這裡畢竟是臣長大的地方。”
“做人不能忘本,說得好啊。”趙匡義嘆息道。這數年來他大肆提撥進士,特別是糊名制度,讓許多寒門學子考中進士,又進入仕途。有的表現好,可有的忘本了,貪起來比誰都厲害。
趙匡義留下來吃晚飯。
不是宋家晚飯比皇宮裡更美味,趙匡胤生活儉樸,趙匡義卻沒那麼摳門。
它僅是一種象徵。
第二天李穆進入翰林院,原來趙匡義準備讓他重新為中書舍人的,但考慮到趙普心胸狹隘,必然會繼續打壓李穆,因此改了任命。
進入翰林院也未必平安,現在幾個翰林學士李昉、扈蒙他們,宋九懷疑也先後投靠了趙普。
但這是一種象徵,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李穆重新起用,某些時候就能讓趙匡義收一收,趙匡義一收,趙普就不大好繼續施辣手,打壓他看不順眼的人……
然而接下來他聽到一條晴天霹靂般的訊息,李繼捧入朝。(未完待續。。)
第三百六十九章 拓跋
趙匡胤登基後,所做的最大變動就是三分兵權,三分相權。
兵權分為西府,三衙與地方三部分,很難說它是好是壞,若說它壞,縱觀宋明,幾乎看不到蕃王與重將起兵謀反之類的事件。雖有,卻無法使國家陷入南北朝唐朝時的那種混亂局面。
但說它好,無論是宋或明,除了極少數時刻,幾乎看不到漢唐那種雄威。
因此好處有,壞處也不少,若往深處想,例如就是將不知兵,兵不知將,主將對部下都不熟悉了,這個仗能打好麼?
宋九針對這個局面,在趙匡義徹底將節度使權利拿下時,做了有爭議的改革。
先是將禁兵由城市向鄉村轉移,當時是很麻煩,然而長遠看,這是頗有積極意義的一次變革。
養兵成本下降,士兵養家餬口成本也下降,離開京城的繁華與浮華,士兵會更樸實,那麼戰鬥力會提高。
到了邊境是屯田,在家也是屯田,生活習慣變動不大,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