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理想貫穿其一生的教育生涯,只要有條件,他都會努力爭取,儘管困難重重,卻從未放棄過。
作為摯友,陶行知先生對陳鶴琴當時的工作和鼓樓幼稚園給予高度評價,他在向世界教育會議的報告《民國十三年中國教育狀況》中稱,自1923年秋起的鼓樓幼稚園中國化的實驗“是意義重大又令人鼓舞的”。他寫道:國立東南大學陳鶴琴教授所指導的幼稚園教育實驗,也是意義重大又令人鼓舞的。他和他手下的工作人員有感於目前在幼稚園教育中所使用的一些教材和教法都是照搬外國的,其中有一些不符合中國兒童的實際,所以在1923年秋季開始用自制的玩具,中國的兒歌、童話以及其他的教材在幼稚園裡進行實驗。他還打算使幼稚園不僅成為幼童教育的中心,而且成為培訓母親的中心。中華教育改進社和陳教授已同意通力合作,在他的計劃中列入一項最經濟實惠的幼教實驗,以便儘可能多的各界民眾能夠照樣舉辦。《陶行知全集》,第六卷,第285頁,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8月。1925年,由陳鶴琴、張宗麟、俞選清共同擬定《幼稚生應有的習慣和技能表》,在南京鼓樓幼稚園實驗,繼而在南京特別市全市幼稚園及燕子磯、曉莊等鄉村幼稚園實驗,以後又在上海實驗。由陶行知領導的中華教育改進社對鼓樓幼稚園的實驗予以支援與配合。
陳鶴琴和張宗麟(位右)、園主任屠哲梅(位中)
1927年,由於國內時局動盪,陳鶴琴、張宗麟等在鼓樓幼稚園所進行的幼稚教育實驗暫時中止。1932年秋天,剛在大夏大學完成學業的鐘昭華受邀請擔任園主任,幼稚園才重現活力,許多教學實驗繼續進行,直到1937年7月抗戰爆發前方告一段落。1945年9月抗戰勝利後,鼓樓幼稚園復園,周淑鍾擔任園主任。1952年,鼓樓幼稚園由人民政府接辦,定名為南京市鼓樓幼兒園。
讓我們記住鼓樓幼稚園吧!這是中國本土教育家創辦最早的幼稚教育實驗中心。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一 我們的主張
1926年某日,陳鶴琴家中來了兩位客人,一位是陶行知,另一位是東大的教授王伯秋,他們都住在鼓樓附近。鼓樓幼稚園所在地有一段高坡,路面不平,人力車伕和行人經過時多有不便,他們在一起共商“平鼓樓”運動。在他們的倡議和帶動下,許多人都來參加平整路面的勞動,他們與東大的其他教授及知名人士,脫下西裝拿起工具幹起活來,終於將路面整平。幾十年後,陳鶴琴回憶起當年幹活的情景,臉上還流露出###和自豪的神情。
自1923年7月,陶行知辭去東南大學教育科主任之職,舉家遷往北京專事中華教育改進社工作,經常往來於京、寧、滬之間,推進平民教育運動。1927年3月,陶行知創辦的南京試驗鄉村師範學校,即後來的曉莊師範學校正式開學,第一批學生13人,生活教育運動由此開端。
陳鶴琴是平民教育運動和生活教育運動的積極參與者。經過1925年1月間發生的因東大校長變更而引起的校園風波,原本勃勃生機的東大受到重創。陳鶴琴更大精力投入幼稚園實驗和兒童教育方面。1926年夏天,他主持東南大學幼稚師範講習所,其間,應邀前往由安徽省教育廳主辦的暑期學校講授幼稚教育。在這一年中,他還在《教育雜誌》發表了《未達學齡的兒童之研究》、《一個兒童的人形畫之研究》等文章。
1927年2月,陳鶴琴與陶行知、張宗麟等一同發起成立幼稚教育研究會,團體會員有鼓樓幼稚園、曉莊師範學校和東南大學實驗學校;同時,他創辦了我國最早的幼稚教育研究刊物《幼稚教育》,並擔任主編。
為什麼要進行幼稚教育?陳鶴琴從科學的角度作了解釋:“依據生理心理的發展過程,幼稚時期的教育是很重要的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幼兒身心健康的增進,身體和行為方面良好習慣的養成,以及各項知能的發展,都是決定他將來人格和體格的重要因素。所以幼兒教育實在是一切教育的基礎。”《陳鶴琴全集》,第五卷,第45頁,江蘇教育出版社,1991年7月。
幼稚教育的主體是什麼?陳鶴琴認為,幼稚教育的主體是兒童,教師的作用是度量兒童的能力與個性,用種種最適宜的方法,把教材介紹給兒童。課程與方法則是達到教育目的的工具。
陳鶴琴指出幼稚教育有四大目標:●做怎樣的人。包括合作的精神、同情心、服務的精神。
●應該有怎樣的身體。包括健康的體格、衛生習慣、運動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