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弱勢一方最糟糕的戰場,擁有主場之利的紅軍,才是這裡最強者。長江三角地區,有艦炮掩護區域,看似是紅軍最糟糕的戰場,但這個區域,也不過是離海二十公里的範圍。可是在整個江浙地區,打掉了航母后,已擁有絕對制空權的紅軍來說,其實這裡卻是最好的戰場。佔據空中優勢紅軍,可以隨意地出動飛機肆意地屠戮毫無遮蔽的對手。
李主席最後總結道:
“千萬不要打得太狠太重,把日本人打得喪失希望地跑掉。留一口氣,給他們一點希望,讓他們源源不斷地象添油一樣地把兵力投進浦東這個無底洞裡來。”
接到撤軍的指令時,林漢所在的南昌號正停在黃浦江邊,充當進攻浦東的前線指揮中心。
當時有同志提出一個疑問道:“萬一日本人不上當,直接就跑了呢?”
林漢替李潤石回答道:“那更好。海灘邊的那片地,沒傷還能戰的也就幾百人,此外到處躺滿了重傷輕傷的鬼子兵,少說也有上千人。我們真的全殲了他們,就要接收這些被俘的傷兵。你們說這些鬼子傷兵我們是殺好還是不殺好?”
立刻有人回答道:“當然不能濫殺俘虜,這是紅軍的俘虜政策,是鐵的紀律。”
林漢道:“是啊,這些傷兵,不能殺還要給他們治傷治病,這些都要錢啊!這是負擔,巨大的負擔!對日本帝國主義國家上層的那些高官們來說,這些士兵,不過是值兩毛五分錢的炮灰,死了官方最多就是出一筆幾十到上百日元的撫卹金,給活著受傷的治病才是無底洞。那些喪盡天良的帝國主義財閥們,為了省錢,他們是巴不得那些被我們打殘燒傷的傷兵全死在中國,也不想看到這些喪失戰鬥力的殘廢回去浪費他們的醫療費和殘廢撫卹金。我們真的全殲了這夥登陸的敵人,那才是天大的麻煩,接收了這些傷兵戰俘後,等於是幫日本軍部的那些人‘減負’了。”(注:二戰前日本軍部的徵兵名信片加郵票價值兩毛五分)
林漢這段理論一說,現場的紅軍官兵全都恍然大悟,結合他從前提出的“殘廢地雷”的設計,大家在覺得他說得有理之餘,更都忍不住用異樣的眼光看著他。
有句話林漢不好意思說出來:“死掉的日本人才是好日本人,但比死掉的日本人更好的是殘廢的日本人。”
……
當天下午,浦東的灘頭一片寧靜,被重創的日軍只能龜縮在海灘的一角,而紅軍在面臨艦炮的威脅下也沒有繼續發動攻擊,甚至連空襲都停止了。
下午兩點整,海軍的炮擊停止後,日本人的灘頭陣地前突然出了一名打著紅十字旗的日本人,這是紅軍派出的信使,他的身份卻是來日租界中被關押的一名領事館裡的成員。很快,這名信使被迅速帶到了山田仁和大佐面前。
這人送來了紅軍領導轉交的停戰要求。
“本著人道主義的原則,我方提議雙方休戰數小時,以方便救治彼此的傷員。同時保證在此期間,絕對不出動空軍轟炸貴方轉移傷員的人道主義救援船隻。”
對於已山窮水盡到正在向上級發出“請求戰術指導”(其實就是要求撤退)的山田仁和大佐來說,紅軍突然提出的休戰要求,簡直就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在和上級取得聯絡後,很快紅軍和日軍就達成了短暫的停戰協定。
趁著這個機會,英日艦隊從海上派出部分小型船隻,停靠在海灘上,接收到了大批躺在沙灘上呻吟不止的日本傷員,他們在這裡缺醫少藥,如果得不到及時救治的話,很多人在短時間內就會死去。在這過程中,日本人夾帶私貨,悄悄地將上千名鬼子兵藉此機會補充到岸上來。
日本人的夾帶行為當然逃不過紅軍監視的眼睛,只是他們故作不見,只要日本人不將重武器送上來岸,他們就不會作出反應。見日本人如此合拍地配合上勾,林漢幾乎可以想象出李潤石主席此刻正拍著巴掌大笑“計成矣”的場面。
主動製造機會,讓日本人有機會撤走傷員並夾帶生力軍上岸,這是林漢在說出那番“把傷兵留給日本人增加負擔”之後突發其想的腦洞大開的想法,他把這想法透過電報發回給南京總部後,很快得到了同意的回覆。
不僅如此,上海方面的紅軍幹部根據上級指示,也在中午召開記者招待會,一方面交待今天早上的戰果,發表一番反侵略的宣告。一方面高調地宣佈下午七點前“人道主義”停戰的事宜,同時同意駐留在上海的外國記者趁著這個間隙前往前線實地採訪海灘上的日本人——只要他們有這個勇氣。此外紅軍還聯絡租界裡洋人開的教會醫院,請他們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