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倒是給牛皓凌一種別樣的親切感覺,鎮上人大多不認識什麼名車豪車,悍馬車給他們的唯一感覺就是——這輛車挺大。
牛家村在魯鎮九個村子中排的上首位,最大的功勞,當推牛家村老太爺,老太爺名叫牛平辰,曾經也是魯鎮出了名的文化人,在清末時期,那可是響噹噹的秀才老爺,老太爺經歷過抗日戰爭、經歷過內戰、經歷過國內動盪、經歷過改革開放、直到走到而今這個時代。
在小時候,牛皓凌聽村裡人說起過不少老太爺的故事,抗日戰爭時期,老太爺正值壯年,那時魯鎮有一位有著偽軍軍官撐腰的地主,經常率領著一群偽軍肆虐鄉里,欺男霸女,無惡不作。
魯鎮從宋朝開始,便是武術之鄉,這個地主壞事做盡,也在魯鎮起了民怨,群情激昂下,一位叫做董三董爺的人帶人上山,落草為寇,專門與這個地主對抗,並且不時襲擊這個地主的運送糧食和金錢的車隊,令對方損失慘重。
後來,在偽軍一個團的配合下,這個地主的護院隊七十多人對那座山進行了圍剿,董三董爺中槍身亡,臨危受命的老太爺,僅憑剛剛二十的年紀,就帶領一眾山寨弟兄殺出了一條血路,隨後數年,他帶領著山寨群雄不斷與那地主交鋒,最終擊潰一個偽軍團,殺死了那個作惡多端的地主爺。
隨著全國解放,老太爺因為當過土匪頭子的關係,選擇了銷聲匿跡,竟然避過了轟轟烈烈的文化革命運動。幾十年來,魯鎮上下大多聽說過老太爺的傳奇,甚至有些村落還在村前給老太爺豎著石碑。
後天便是老太爺的百年誕辰,魯鎮唯一的水泥路兩旁,掛滿了喜慶的紅花、慶賀的紅幅,好似像是一場隆重的節日。
魯鎮人都感激老太爺,魯鎮每個村子都是同姓源宗村,一宗同源,都是一個姓氏的族人,這些人的祖上,要麼受過老太爺的恩惠,要麼根本就是跟著老太爺混山寨的好漢。
“直接回家。”牛皓凌心裡有些激動,他如今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所以不需要再遮遮掩掩了,當初是擔心給牛家村帶來大禍,可是牛皓凌現在的勢力,已經可以庇護到牛家村了。
魯鎮人民政府辦公室。
新近上任的鎮長名叫衛友東,只有三十歲出頭,才上任沒有兩個月,他原先在淄武市一個閒散部門任職,一直想踏入真正的官路,得知魯鎮鎮長一職尚且空著,便毛遂自薦的成為了魯鎮的新鎮長。
衛友東並沒想到,所謂的魯鎮鎮長一職,只是魯鎮人給他面子而已,在魯鎮之上,歷任的鎮長都不如牛老太爺的號召力打大。
因為地處偏僻的地方,鎮上的民眾腦海裡還未有法律的概念,他們只認德高望重之人,什麼?魯鎮鎮長是誰?我們不認識!
衛友東一邊喝著茶一邊聽取著秘書的彙報,過了半晌,他開口冷聲說道:“一個快入土的老頭子,竟然鬧出這麼大的陣仗,要是人人都如此,那社會豈不是亂了。”
他喝了一口茶,慢條慢理的說道:“不行,我必須要證明我才是一鎮之長!”
☆、第三百五十六章 解一時之氣
衛友東以前怎麼說也是在市委大院工作過,儘管只是個屁大的辦事員,但他是擱領導身邊辦事的主啊,眼界可比一般人要高出很多,乍然空降到魯鎮,他還真有點不習慣。
不說別的,單單是魯鎮的貧窮與野蠻,就令衛友東有點後悔之前的決定。
魯鎮太窮了,九個村子均是自產自足,很少會與其他鄉鎮交流,這兒的村民完全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多是靠種地和打漁為生。
衛友東剛到魯鎮的時候,那可是雄心壯志呀,恨不得一下子將魯鎮變成深圳,一本本的魯鎮發展規劃書那可是寫的圖文並茂,就連魯鎮二十年後的模樣都規劃成幻想圖了。
曾有一位企業家說過這麼一句話,晚上想想挺美好,早上醒來很殘酷。
這句話擱在衛友東身上太對了,衛友東剛將他的發展建議傳遞到各個村子,立即就遭到了四面八方的冷嘲熱諷,最令衛友東生氣的便是牛家村老太爺,這個老不死的竟然當著他的面將規劃書撕得粉碎,還狠狠摔在了衛友東的臉上。
現在想起來,衛友東還覺得臉頰火辣辣的疼痛,換做在其他鄉鎮,那個動手之手早就被關進鎮政府‘規勸’了,可在魯鎮,還真沒人敢動牛家村老太爺。
而今過去二十多天,這個老太爺竟然還大張旗鼓的辦起了壽誕,那陣勢鬧的,比他這個鎮長風光太多了,這不由的令衛友東妒火大升。
衛友東想出一口氣,可他自身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