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部分

認為,在構成複雜命題的諸連詞中,有些連詞並非是真值函項的連詞。“如果p那麼q”(Ifpthenq)這種命題模式是否真實,不只是取決於構成命題的真理值。

就條件連詞“如果”(if)而言,尚未確定的是斯多亞學派在多大程度上接受了來自麥加拉的菲羅對該詞從真值函項角度所做的解釋。根據這一解釋,“如果p那麼q”的命題形式在任何情況下都屬真,唯有在“p”屬真而“q”屬假時才是例外。塞克斯都將這一觀點完全歸功於斯多亞學派。如他所言:

一個正確的條件句不是包含真實的前件與虛假的後件的條件句。一個條件句會包含一個真實的前件與一個真實的後件,例如,“如果這是白天,這就是光明”。一個條件句也會包含一個虛假的前件與一個虛假的後件,例如,“如果地球飛翔,那地球就有翅膀”。一個條件句會包含一個真實的前件與一個虛假的後件,例如,“如果地球存在,那地球就飛翔”。或者,一個條件句會包含一個虛假的前件與一個真實的後件,例如,“如果地球飛翔,那地球就存在”。就這三個條件句而言,只有包含虛假的前件與真實的後件一句是不正確的,其他都是正確的。(SE。;P2104…106)

正文 斯多亞學派的邏輯學(6)

福哇手機 更新時間:2010…11…2 8:02:51 本章字數:1368

上列例句支援塞克斯都的斷言,即:斯多亞學派是從真值函項角度來解釋條件句的。這種解釋的特徵在於,一個條件句的真實性並不要求在前件的內容與後件的內容之間建立任何聯絡。“如果地球飛翔,那地球就有翅膀”這一條件句會使人聯想到凡是飛翔的東西都有翅膀的念頭,而將“地球存在”與“地球飛翔”連線起來就不會使人聯想到這一點。自不待言,斯多亞學派最感興趣的條件句,就是那些存在這種聯想的條件句;“如果她有奶水,那她已經懷孕”,塞克斯都隨後所給的這一例句就是這樣。不過,現代教科書所舉的例子大都如此,即便這類教科書所闡述的是邏輯學,是基於從真值函項(truth function)角度來解釋條件句的基本形式。

另一方面,一些段落暗示,至少有些斯多亞學派人士,對條件句命題的真值條件(truth conditions)採取了一種不同的觀點。據說,克律西普認為在“如果p那麼q”這個條件句式裡,其連線詞宣稱q追隨p(qfollowedfromp)。他自己與另外一位斯多亞主義者對此註解如下:

當與後件矛盾的命題同前件發生衝突時,這個條件句便是真的。譬如,“如果這是白天,那這就是光明”一說之所以屬真,是因為與後件矛盾的命題“這不是光明”與“這是白天”彼此衝突。當與後件矛盾的命題與前件並不發生衝突時,這個條件句便是假的,譬如,“如果這是白天,那戴恩正在散步”一說就是如此,因為“不:戴恩正在散步”與“這是白天”彼此並不發生衝突。(DL773)

顯然,此處所言的“衝突”一定是指前件與後件之間某種內容的不相容性,而不是指真值的差異性。但是,這種不相容性(這符合邏輯嗎?這是經驗性的發現嗎?)的確切本性依然模糊不清。

幸運的是,為了討論和評價斯多亞學派的推理學說,並不一定要解決這些不確定性。亞里士多德已經透過列舉與三段論條件相對應的、有條件的必然真值,以期表明三段論的各種方式;而斯多亞學派在以推理圖式來陳述他們的論證時,有時把數字用作變項,有時使用標準例句,有時使用這兩者的混合體,譬如,“如果柏拉圖活著,那柏拉圖就在呼吸。但有其一,才有其二。”大部分斯多亞學派人士認為,一個推理必須由一個第一前提(lemma)、一個第二前提(proslepsis)和一個結論(epiphora)組成。少數人則認為一個推理可能只有一個單獨的前提(DL776)。

衡量一個推理的無效性的標準,類似於克律西普提出的那種衡量條件句的真理值的標準。如果結論的矛盾一方與大小前提的合取式(theconjunctionofthepremisses)發生衝突,那這一推理就是有效的(perantikos);如果不發生衝突,那麼這一推理就是無效的。一個典型的無效推理便是:“如果這是白天,那這就是光明。然而這是白天,因此戴恩正在散步”(DL777)。如今,我們已然習慣於區別有效推理與正確推理。如果其中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前提是不真實的,那麼這一推理就會有效但不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