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9部分

。迦本在影片《**》裡扮演的角色是一個英俊的被婦女們所喜愛的軍人,但是一旦脫下他的軍服後,就喪失了他的尊嚴,變成了一個墮落的人。在讓·格萊米永的另一部影片《怪僻的維克多先生》(1938年攝製)中,由雷姆傑出地飾演的維克多先生是一行跡可疑的百貨店老闆,和《霧碼頭》那位商店老闆兼強盜的主人公很相仿。

克利斯興·雅克在長時期攝製商業性的影片以後,開始攝製了一些頗有趣味的藝術作品。他攝製的《聖亞吉爾學校的失蹤者》有皮埃爾·維利和雅克·普萊衛參加合作,它傑出地描寫了兒童的夢幻世界,以及那些與社會隔絕的寄宿學生的生活。在這部美麗動人的影片裡幾乎沒有社會的現實景象,這和伯諾瓦·萊維的影片《幼兒園》恰恰成為顯明的對照。

但在這個學校裡卻有一個瘋子,因為整天喊著“我們將有戰爭”,而被人當作嘲笑的物件。在影片結尾時我們知道故事發生於1914年夏初,實際上此時戰爭即將爆發。正象片中那些孩子們沉醉在一個半真半假的偵探故事的幻夢中一樣,這時的法國電影也極力要人忘掉戰爭的威脅,絕不提到戰爭。甚至各種警報——首先是慕尼黑的警報——紛至沓來,區域性動員已經使製片廠的工作陷於停頓時,還是如此。但戰爭的不可避免性,以及戰爭將帶來的災禍的陰暗感覺,卻更進一步加強了法國一些較好影片中憂鬱不安的氣氛。

讓·雷諾阿根據愛米爾·左拉的小說改編的影片《衣冠禽獸》,就是這種情形。這部影片極真實地描寫了法國鐵路員工的生活,而影片的開始部分——從機車上看到的從巴黎到勒阿弗爾港之間的沿途情景——很象一部紀錄片中的情景。影片的主題思想和左拉小說的主題思想頗為近似,即描寫主人公朗基埃由於酗酒的遺傳走上犯罪的道路,就如古代悲劇表現命中註定那樣無法避免。雷諾阿雖然曾沖淡了這種冒充科學的思想,但他並未能減少這部影片的“灰色”情調。結果迦本所扮演的朗基埃,有些地方就和他在《逃犯貝貝》、《霧碼頭》和《天色破曉》裡所扮演的那些被放蕩生活推向犯罪之途的人物完全一樣。

《遊戲規則》是雷諾阿最傑出的一部作品,同時也是戰前法國電影中最好的一部作品。這部影片是雷諾阿發展的頂點,但由於商業上的失敗,它也是雷諾阿在法國電影生涯的一個結束。

讓·雷諾阿在慕尼黑事件發生後不久開始攝製這部影片,當時他也曾這樣宣稱:“我們將要攝製一部‘愉快的’戲劇;這是我畢生的一個願望。”這部影片把繆塞的喜劇《瑪麗安娜的幻想》搬到了現代資產階級上層社會的背景裡來。雷諾阿在這部影片裡既是編劇,又是對白作家,導演,製片人甚至兼任演員。

影片描寫一個女人討厭她的丈夫,然而又沒有決心離開他,同時更沒有決心在幾個男人中間作一選擇……《遊戲規則》所表示的乃是:說謊就是“上流社會”的法則,誰要違反這一法則誰就要遭殃。同時他又表示社會各階級不得混同。影片的喜劇和悲劇就是由於那些閒著無事到處遊玩的大資產階級中出現了一個流浪漢奧克泰夫(由雷諾阿本人飾演)、一個違法的打獵者(由卡勒特飾演)和一個所謂“超階級的”飛行家(羅朗·杜坦飾演)而產生的。為了使一切恢復到正常秩序,在故事結束時這些人就統統被清除了。

《遊戲規則》還表示爭風吃醋是所有的男人共有的東西。例如,那個丈夫和他的情敵在互相毆鬥之後,一面整理他的禮服,一面說:“當我在報紙上讀到一個西班牙的石匠因為爭風吃醋而把一個波蘭的礦工打死時,我曾認為在我們的社會里決不會有這樣的事情。可是沒想到竟會有這樣的事情,真會有這樣的事情……”這種作法顯然來自影片《託尼》,儘管在這兩部影片裡,爭風吃醋的故事情節所佔的地位不及社會描寫那樣的重要。然而這一點並沒有妨礙《遊戲規則》成為一部組織得很好的喜劇片,一部象追逐片的影片。但在它華麗的詞藻下面貫穿著一種諷刺:我們從影片序幕上引用博馬舍①的話,可以看出這部影片作者的抱負。在世界大戰即將爆發的前夕,他想重拍一部新的《費加羅的婚禮》,在這部戲劇中,廚房要佔有和客廳同等重要的地位,傭人要教育他的主人,忠告他的主人,甚至最後由於疏忽還殺死了他的主人。

導演一部“愉快的戲劇”很不容易。雷諾阿在《遊戲規則》裡沒有做到這點。片中某些喜劇性的段落是按追逐片的節奏來處理的;另一方面,在索羅紐打獵的情景則好象為紀錄片提供了一個殘酷悲慘的主題。這位導演雖能把這兩種因素結合起來,但在故事結尾中卻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