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是M…5A1輕型坦克,此後該坦克被命名為“金門之熊”。

朝鮮戰爭結束後,美國開始大批提供臺灣軍援,臺軍裝甲部隊實力也因此獲得大幅提升。臺軍最初接收的裝甲車輛是以美軍二戰剩餘裝備為主,其中包括M…4和M…24坦克、M…3裝甲人員運輸車、M…7和M…18自行火炮等,後來又陸續接收M…41、M…48、M…60A3等型號坦克,多款105毫米、155毫米、203毫米口徑自行火炮,以及M…113、V…150裝甲人員運輸車,使得臺陸軍逐步建立起一支現代化的裝甲部隊。

目前,臺灣陸軍主要有三種現役主戰坦克,包括第一次海灣戰爭後從美國購入的460輛M…60A3TTS坦克,部署在北部和中部;由臺陸軍兵整中心自行研發的450輛M…48H “勇虎”坦克,部署在中部和南部的裝甲單位;以及100輛M…48A5坦克,部署在南部機械化步兵旅,同時還有近千輛M…24和M…41輕型坦克,坦克總數雖超過2000輛,但歷經幾次裁軍,實際服役數估計在千輛左右。

坦克“老爺車”

M…60A3主戰坦克(3級)M…60系列是戰後第二代主戰坦克的典型代表,1959年定型,由美國底特律坦克廠生產,1960年開始在美軍部隊服役,1962年後陸續發展了一些衍生型號,如M…60A1、M…60A2、M…60A3等。臺灣購進的是效能相對較好的M…60A3。該型坦克車長米、寬米、高米,全重噸,正面裝甲厚110毫米、側面裝甲厚64毫米,最大行駛速度48公里/小時,裝有較先進的車長鐳射測距儀、擾動式火控系統、熱成像夜視瞄準裝置和數字式彈道計算機,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M…60A3裝有1門M…68式105毫米線膛炮,彈藥基數63發,可發射脫殼穿甲彈和白磷煙幕彈。火炮配有雙向穩定器,在2000米距離上對固定目標的首發命中率約75%。輔助武器為1挺毫米和1挺毫米機槍。

M…48H“勇虎”(3級)島內稱為CM…11,車長米,寬米,高米,重50噸,單位功率馬力/噸,最大行駛速度48公里/小時,最大行程480公里,最大爬坡角31度,乘員4人。該型坦克主炮是105毫米M…68線膛炮,可攜帶60枚炮彈。輔助武器為1挺毫米機槍,取消了車長機槍塔,換裝了以色列的毫米遙控機槍塔,車長可在車內操作射擊。其車體設計基本是20世紀70年代水平,主炮配有雙向火炮穩定器,配合數字式M…1A1彈道計算機、鐳射測距儀,使之具有行進間射擊能力。但車長沒有獨立的熱像儀通道,與炮長共用,因此夜戰能力受到很大限制。在裝備完好的理想情況下,“勇虎”的射擊命中率高過M…60A3,但臺灣地區氣候潮溼,給其精密火控裝置帶來了不少麻煩,影響了該型坦克的裝備完好率。

M…48A5中型坦克(3級)M…48是美國半個世紀前的產品,當年為抗衡蘇聯T…54/55而研製。M…48A3中型坦克是美國1964年在M…48A1基礎上改裝的,為臺灣陸軍上世紀90年代以前的主戰坦克。該型坦克重噸,高米,最大行駛速度48公里/小時。1991年後,臺灣藉助美國的技術支援對M…48A3進行了改造,定型為M…48A5,島內稱CM…12,但效能仍不及M…48H“勇虎”。由於改裝拆掉了部分油箱,該型坦克現在的最大行程只有203公里。

臺軍“裝甲兵紀念日”(9)

M…24/41輕型坦克(3級)M…41是美國為適應朝鮮戰場需要,於1950年研製,1951年投產,1953年裝備的輕型坦克。臺灣自1958年購入M…41以來大約裝備了700輛。1998年臺軍決定對M…41升級改造,主要改進專案包括動力傳動裝置、懸掛裝置、武器系統和防護系統等。改進後的M…41D車體兩側加裝了臺灣研製的鋼裝甲側裙板,炮塔加裝了6聯裝煙幕彈發射器,戰鬥全重增至25噸,車長米,寬米,高米,火炮口徑76毫米,採用298千瓦柴油發動機,4個油箱、最大行駛速度72公里/小時,是臺軍速度最快的坦克。現在,M…41的效能已不能與當代主戰坦克相提並論,其汽油發動機在大威力槍彈面前極易發生爆炸,落後的火控系統和主炮威力只能使其處於捱打地位。目前,M…24、M…41這兩款輕型坦克正逐步退出臺軍現役。

裝甲步兵平臺

M…113履帶裝甲車(3級)從1964年起,臺灣開始獲得美國支援的M…113裝甲運兵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