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生形象:叛逆、倔強、愛打架、逞強、頑皮淘氣、屢教不改。
馬雲的俠氣自小就有。那個年代的人們依然對家庭出身抱有很大的成見,不幸的是,由於爺爺是國民黨的保長,身為“黑五類子女”的馬雲自小在父親的棍棒教育和同伴的欺負與輕視中成長起來。幼年的馬雲十分酷愛武俠小說,他對書中的大俠形象很是崇拜,也從裡面讀到了很多行俠仗義、為朋友兩肋插刀的故事。
受到小說的影響,馬雲也想在生活中成為這樣一個“俠士”,於是馬雲小時候成了老師、家長和鄰居眼中愛打架的孩子。
他經常打架。“我小時候很瘦小,但是很會打架。”這是馬雲對自己兒時性格的一種描述。馬雲自小就生得十分瘦弱,從他現在的樣子也可窺見一斑,但是瘦弱的身材並沒有影響馬雲的“驍勇善戰”。
男兒有淚不輕彈,馬雲打架從來不哭。贏就是贏,輸就是輸,不罵娘,更不向家人告狀。
少年馬雲有一點倔強,他從不害怕比他高大的對手。
馬雲從來不避諱自己的身單力薄,但不論敵人多麼強大,只要惹惱了他,他就硬碰硬地和對方“單練”。為此,幼年的馬雲沒有少吃苦頭。有一次為了一些事情和一個高大的年輕人打架,別人都以為身材矮小的馬雲會不戰而退,可是後來馬雲卻越打越勇,雖然最終也沒打贏對方,可在氣勢上卻讓對方頗感震驚。這讓人想到許多年以後的淘寶–eBay之戰,馬雲在氣勢上的“來勢洶洶”讓人感覺驚人地相似。
因為打架,馬雲受過多次處分。最嚴重的一次打架,年幼的馬雲受傷被送進醫院,縫了許多針。至今算來,從小學到中學,因為幫朋友打架,替人出氣打架,馬雲身上竟縫了13針之多。也因為打架,受過多次處分的馬雲被迫轉學,進了杭州八中。
因為愛打架,所有的老師、鄰居都對馬雲這個頑皮孩子的前途不抱希望。老師和家長說馬雲是個“傻氣”的孩子,總是為了朋友弄得滿身是血,但朋友們卻說這是“俠氣”,說馬雲是最講義氣的人。
喜歡打抱不平,經常幫別人打架,少年馬雲堅定不移地踐行他在武俠小說中看到的“俠骨仁心”。到了小學四年級,他在學校又幫人打架,傷得白骨都露出來了。沒有麻藥,只好直接縫針。“雖然很疼,但我當時眼淚都沒掉一滴。”馬雲的勇敢贏得了同學的好感。
古語有云,“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馬雲自小養成的這種性格註定了他絕不是甘於一輩子平庸的人。一個有著“俠義”夢想、希冀拯救全世界的孩子,正在一步步地向著自己燦爛的夢想前進。
對於這一段童年曆史的回憶,馬雲堅持認為,當時的他只是常打架,但絕不是愛打架。馬雲說,他不想欺負別人,但因為他個小,別人會欺負他。然而馬雲並不會為自己而打架,都是為了朋友而打架,因為兒時的馬雲就已經很看重朋友間的友誼了。
為家族榮譽而戰
為家族榮譽而戰
馬雲的“語錄”之一是:“男人的胸懷是冤枉撐大的,受的冤枉越多,胸懷越大。”這句話中,不僅有憤怒、委屈和自我解嘲,而且飽含寬容。在與現實世界的抗爭中,究竟是什麼讓他始終鬥志盎然,意氣狂狷?
幼時的馬雲是一個很敏感的孩子。由於家庭出身的原因,馬雲從小就被鄰家孩子欺負。那時的馬雲就有忍氣吞聲的英雄海量,因為他不想惹是生非,不想讓家人失望。但由於被欺太甚,這個除了幫朋友出頭而很少為別的事和人爭吵的孩子也會忍無可忍,即使後果是吃父親的“一頓板子”。
也是由於馬雲爺爺的緣故,當馬雲鬧事,警察來到家裡時,很多同學會趴在窗戶上看熱鬧。警察會大聲呵斥馬雲:“只許你老老實實,不許你亂說亂動。”當時的這句話讓馬雲記憶猶新、終身難忘。
不幸的是,語文課本里也有這句話。那節課,馬雲只好硬著頭皮聽課,老師唸到那句話時,一個孩子扭過頭,看了馬雲一眼。“譁”的一下,馬雲的課本就砸過去了。那孩子更猛,把整個書包猛擲過來。馬雲躲閃不及,書包裡的鐵文具盒角剛好撞在額頭,頓時血流如注。
關於“七人之中必定有混蛋”的認識,或許在這時已經萌芽了。而“六人之中必定有俊傑”的論斷中,或許隱藏著更多的溫暖。
為家庭榮譽而戰的馬雲在戰鬥中成長。
數學“弱智”,英語奇才
蘇格拉底說:“讓那些試圖改變世界的人先改變自己。”馬雲卻是改變了世界,保留了自己,保留了因為喜歡漂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