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部分

便把自己的七叔拿土囊悶死(這和蕭綱一個死法,大概當時流行這個),時年四十七。而同時被害的,還有太子蕭元良、始安王蕭方略,江陵也因此遭受了慘重的浩劫,西魏軍“乃選百姓男女數萬口,分為奴婢,驅入長安;小弱者皆殺之”。

得到這樣一個悲劇的結果,可以說這完全是蕭繹的咎由自取。為了爭奪最高權力,蕭繹可謂是不惜一切殘酷的手段,而這也正是當時的時代特色吧。不過蕭繹更愚蠢到引狼入室、引火燒身,這就讓人對他減卻了很多同情之心了。而就在西魏兵臨城下、皇城危在旦夕之際,蕭繹趁巡查城防之機,仍然不忘在城頭與群臣“口占為詩”,發發詩情;當時有人勸他把獄中的幾千死囚特赦,讓他們加強守城的力量,可是他偏偏一意孤行,反而命令將這些死囚用大棒全部擊殺。

除了昏蒙、狹窄之外(更如焚書),蕭繹的為人的另一大特色便是善於矯飾,也就是特能“裝”。於生活作風而言,蕭繹喜歡標榜自己,“性不好聲色,頗有高名,與裴子野、劉顯、蕭子云、張纘及當時才秀為布衣之交,著述辭章,多行於世”。他一向讀書很勤,晝夜不輟,即使在休息時也讓人在一旁誦讀,可是如果讓他聽出伴讀者的錯誤,那麼這個人定要倒大黴。

文學方面也是如此,蕭繹的文風和喜好本來也和蕭綱一樣,都可以歸入“宮體詩人”之列(如所作《*秋思賦》等),蕭綱有一次在給七弟的信中就稱:“文章未墜,必有英絕,領袖之者,非弟而誰?”可見在蕭綱的心目中,老七也是自己這條船上的;但是在文學思想方面他卻說過很多比較正統的話,就如蕭統一般,甚至在著述方面他也頗多可取之處,正所謂“能言者未必能行”,亦不當因人廢其言。

蕭繹也是繼承了老爹的優點,著述甚勤,且涉獵廣泛,“所著《孝德傳》三十卷,《忠臣傳》三十卷,《丹陽尹傳》十卷。《注漢書》一百一十五卷,《周易講疏》十卷,《內典博要》一百卷,《連山》三十卷,《洞林》三卷,《玉韜》十卷,《補闕子》十卷,《老子講疏》四卷,《全德志》、《懷舊志》、《荊南志》、《江州記》、《貢職圖》、《古今同姓名錄》一卷,《筮經》十二卷,《式贊》三卷,文集五十卷。”另外,他還編撰了一部重要的子書《金樓子》(“金樓”是他的自號),與《呂氏春秋》、《淮南子》等成於眾手的雜家著作相比,《金樓子》乃系蕭繹一人獨力完成(他向來瞧不起呂不韋、劉安請託別人代筆的做法),這是他從青年時代起就自覺動手蒐集材料並逐年撰寫的一部力作,而也是他至今碩果僅存的一部著作。

蕭繹的悲劇其實也可以理解為蕭衍悲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子不教,父之過”,也許正是由於他太過於溺愛兒子們了,也賦予了他們過多的權力——顯然,後世的廢除分封的中央集權政策還是要高出一籌的,也是接受了這些血的教訓。矛盾經常會集中體現於一個人身上,蕭繹正是這種典型,正因為他還有頗多可取之處,所以說他的人生也是一個莫大的悲劇吧。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1、南朝政權為何均短命呢

七、他的悲劇及帶給後世的思索

1、南朝政權為何均短命呢

在我們認真分析南梁的敗亡之先,我們似乎也應該想到整個南朝的問題。長期以來,人們都不夠重視對於分裂時期的歷史的分析與理解,以為那只是中國歷史的一種變態而已,是“士氣消沉,人心不古”的結果。可是這樣的解釋就過於簡單化了,用現代的觀念看,制度幾乎是決定一切的。

南朝政權為何均短命(四個朝代當中最長的也不過60年)?黃仁宇“大歷史”的觀點就給了我們一種比較有價值的思考,也即是他認為政治尤其經濟制度主導了一個社會的基本執行態勢。根據這一原則,若總結南朝諸政權迅速敗亡的歷史教訓,則可以主要歸納為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土地制度方面:南朝普遍實行的是大土地所有制,因此地方豪強的勢力非常龐大,他們嚴重威脅著中央政權的穩固;一旦他們野心膨脹或對朝廷有所不滿,便往往興兵謀反,或者聯合其他較強勢力,顛覆中央政權。比如南齊時發生的“唐寓之事件”,就是地主階層出於維護自身利益對於中央權威的一次挑戰,最終政府被迫妥協。

第二、政治制度方面:南朝在政治制度方面是很不成熟的,權力過於集中,且皇帝的諸子、諸親信大臣往往都掌握有相當強的軍政實權,這就往往使得他們政治立場容易發生動搖乃至野心膨脹,最終擴大了他們與皇權之間或者彼此之間的矛盾與分歧,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