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7章 上山趕龍

要講得細,還要想辦法講得形象易懂。

“要想迅速且高效地找尋到穴位,瞭解入首龍無疑是關鍵所在。因為一旦知曉了入首龍的具體情況,就能以此為依據來確定穴位的位置,進而解決立向放水之類的重要問題。

從風水學的角度來看,除了在對入首龍進行格定時,會採用以穴星立極這樣獨特的方法之外,像其他一些關鍵的風水資料,比如山峰、水流以及砂土等等,都是以穴位作為基準點來立極,並在穴位處進行下盤操作。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玄空風水學中,對於入首龍的格法和三合、翻卦風水有著明顯的區別。

這裡所說的入首龍,乃是相較於穴位來講,距離其最為接近的那一段龍身。

通常情況下,需要在穴頂棺腰部位進行下盤操作,然後將所得到的資料與穴星頂部相對照,如此一來,就可以準確地判斷出入首龍的具體方位了。

《天玉經》雲:“零堂正向須知好,認取來山腦”。穴星,是穴位來脈的最後一節龍,即入首龍,必須要起頂,要有來山“腦”, 穴星不論大小,起頂是其本質特徵。

起頂才算穴星,沒有起頂只是來脈而不是穴星;即使來脈渾厚、粗雄、綿長、分水脊非常明顯,但在其最後起頂之前是入首龍的脈線。

在最後起頂之後才是穴位的脈線;起頂,有時即使很小,只要相對明顯,也是龍氣的又一次頓駐,也是穴星。

脈線有時很長,而穴星更近;有時脈線粗渾,而穴星很小;有時脈線在穴後,而穴星在左右;有時穴星像父母山腿上、胳膊上的一個關節,而父母山高大矗立,但不可錯認父母山是穴星。

有時父母山高大矗立,山頂落脈,脈到穴距離較遠,中間再起頂,甚至數個起頂,最近的起頂比起父母山來雖然低小不起眼,也是穴星,也不可錯認父母山是穴星。

入首龍呈現出一條筆直的線條形態,就好似從人體頭頂的百會穴延伸至雙眉之間的連線那般,但它們的長度卻並非整齊劃一。

通常情況下,支龍相對較為短小,有時候甚至還不足十米;而隴龍則往往長得多,其長度偶爾能夠超過百米之遙。

入首龍在風水學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它可是確定房屋或建築朝向時的關鍵依據之一呢!

當我們進行立向操作的時候,首要條件便是確保立向與入首龍,處於同一個八卦方位之中,並且不能超出這個範圍。不僅如此,還要成功地收納到入首龍所蘊含的正神之氣。

倘若入首龍既不顯得僵直生硬,也沒有陡峭險峻、急速傾瀉之勢,那自然是再好不過了。

最為理想的狀態莫過於讓入首龍和立向,完全處在同一條直線之上,這樣一來,龍氣便可以毫無阻礙地貫穿整個穴位。

在此種情形之下,所得之氣必然極為旺盛,毫無疑問這就是真正龍真穴的所在之處!

要是碰到那種極其珍貴難得的真龍大地格局,那麼入首龍大多都會與立向、案山以及朝山恰好位於同一直線上。

這種完美的佈局,無疑象徵著極佳的風水運勢,彷彿天地間的靈氣都匯聚於此,令人心馳神往。

來自父母山、進入穴星的脈線,穴星後面的脈線無論多長、多高、多粗、多近、多有力度,也不是穴的脈線,而是入首龍的脈線。

入首龍是直線測量的,但入穴的脈線不一定是直線形的,入穴的脈線從穴星頂落脈,或者左擺或者右擺,彎曲入穴,如草蛇灰線,隱隱隆隆,貫入穴中,是點穴的依據。”

李誠軒還是一邊說,一邊指著周圍的山形態勢作對比,甚至是用沙盤模擬講究,而張志良則在一旁靜靜聆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口傳心授。

“入穴的脈線,用內堂理氣收納,重在穴後八尺,用羅盤照穴後八尺分水脊處。入首龍是穴星起頂處的一個位置點,脈線是入穴的一條線。

入首龍所對應的要素眾多,包括了外部的墳包、碑向、明堂、案山、朝山以及來水和去水等等各個方面。

而脈線則著重體現在穴位內部的窩心之處,這可是安棺定向時極為關鍵的一個標準呢!

需要注意的是,入首龍與脈線之間的關係並非一成不變,有時候它們會完美地合二為一;但也存在只有脈線卻沒有入首龍,或者僅有入首龍而不見脈線的情況。

畢竟地理環境千差萬別,複雜多樣,呈現出各種各樣的形態特徵。

此外,脈線還有個名稱叫做氣線,它其實就是地氣執行移動的路徑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