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2部分

注'五'胡廣漢制度曰“天子出,有大駕、法駕、小駕。大駕則公卿奉引,大將軍驂乘,太僕御,屬車八十一乘,備千乘萬騎。法駕,公不在鹵簿,唯河南尹、執金吾、洛陽令奉引,侍中驂乘,奉車郎御,屬車三十六乘。小駕,太僕奉駕,侍御史整車騎”也。

注'六'漢官儀曰“清道以旄頭為前驅”也。

注'七'雲物,解見明紀。

注'八'漢官儀曰:“辟雍四門外有水,以節觀者。”門外皆有橋,觀者水外,故云圜橋門也。圜,遶也。

建初中,大會諸儒於白虎觀,考詳同異,連月乃罷。肅宗親臨稱制,如石渠故事,'一'顧命史臣,著為通義。'二'又詔高才生受古文尚書、毛詩、穀梁、左氏春秋,雖不立學官,然皆擢高第為講郎,給事近署,所以網羅遺逸,博存觽家。孝和亦數幸東觀,覽閱書林。及鄧後稱制,學者頗懈。時樊準、徐防並陳敦學之宜,又言儒職多非其人,於是制詔公卿妙簡其選,三署郎能通經術者,皆得察舉。自安帝覽政,薄於蓺文,博士倚席不講,'三'

朋徒相視怠散,學舍頹敝,鞠為園蔬,'四'牧兒蕘豎,至於薪刈其下。順帝感翟酺之言,乃更修黌宇,'五'凡所造構二百四十房,千八百五十室。試明經下第補弟子,增甲乙之科員各十人,除郡國耆儒皆補郎、舍人。本初元年,梁太后詔曰:“大將軍下至六百石,悉遣子就學,每歲輒於鄉射月一饗會之,以此為常。”'六'自是遊學增盛,至三萬餘生。然章句漸疏,而多以浮華相尚,儒者之風蓋衰矣。黨人既誅,其高名善士多坐流廢,後遂至忿爭,更相言告,亦有私行金貨,定蘭臺桼書經字,以合其私文。熹平四年,靈帝乃詔諸儒正定五經,刊於石碑,為古文、篆、隸三體書法以相參檢,樹之學門,'七'使天下鹹取則焉。

注'一'石渠見章紀。

注'二'即白武通*(議)**'義'*是。

注'三'禮記曰:“凡侍坐於大司成者,遠近閒三席。”又曰:“若非飲食之客則布席,席閒函丈。”注云:“謂講問客也。”倚席言不施講坐也。

注'四'詩小雅曰:“鞠為茂草。”注云:“鞠,窮也。”

注'五'說文曰:“黌,學也。”黌與橫同。

注'六'漢官儀曰:“春三月,秋九月,習鄉射禮,禮生皆使太學學生。”

注'七'古文謂孔子壁中書。篆書,秦始皇使程邈所作也。隸書亦程邈所獻也,主於徒隸,從簡易也。謝承書曰:“碑立太學門外,瓦屋覆之,四面欄障,開門於南,河南郡設吏卒視之。”楊龍驤洛陽記載朱超石與兄書雲:“石經文都似碑,高一丈許,廣四尺,駢羅相接。”

初,光武遷還洛陽,其經牒秘書載之二千餘兩,自此以後,參倍於前。及董卓移都之際,吏民擾亂,自辟雍、東觀、蘭臺、石室、宣明、鴻都諸藏典策文章,競共剖散,其縑帛圖書,大則連為帷蓋,小乃製為縢囊。'一'及王允所收而西者,裁七十餘乘,道路艱遠,復□其半矣。後長安之亂,一時焚蕩,莫不泯盡焉。

注'一'縢亦□也,音徒恆反。說文曰:“□,囊也。”

東京學者猥觽,難以詳載,今但錄其能通經名家者,以為儒林篇。其自有列傳者,則不兼書。若師資所承,'一'宜標名為證者,乃著之雲。

注'一'老子曰:“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也。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也。”故因曰師資。

前書雲:田何傳易授丁寬,'一'丁寬授田王孫,王孫授沛人施讎、東海孟喜、琅邪梁丘賀,'二'由是易有施、孟、梁丘之學。又東郡京房受易於梁國焦延壽,'三'別為京氏學。又有東萊費直,'四'傳易,授琅邪王橫,為費氏學。'五'本以古字,號古文易。又沛人高相傳易,授子康及蘭陵毋將永,為高氏學。'六'施、孟、梁丘、京氏四家皆立博士,費、高二家未得立。

注'一'前書寬字子襄。

注'二'前書讎字長卿,喜字長卿,賀字長翁。

注'三'前書延壽名贛。

注'四'前書直字長翁。

注'五'前書“橫”作“璜”,字平仲。

注'六'毋將姓也,毋讀曰無。

劉昆字桓公,陳留東昏人,'一'梁孝王之胤也。少習容禮。'二'平帝時,受施氏易於沛人戴賓。能彈雅琴,知清角之操。'三'

注'一'東昏屬陳留郡,東緡屬山陽郡,諸本作“緡”者誤。

注'二'容,儀也。前書魯徐生善為容,孝文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