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消滅東方的割據勢力劉永。
29年,消滅河北地方勢力彭寵,河西的竇融歸順。
30年,消滅淮南割據勢力李憲,平定關東地區。
31年至36年,消滅了西北的隗囂、西南的公孫述各部,北方的盧芳逃往匈奴。
從22年起兵,到36年消滅公孫述,劉秀在刀光劍影中拚殺了15年!在這15年中,他拚出了一個東漢帝國,殺出了一個統一局面。他死後,文武百官根據他一生的作為,給他定的諡號是“光武”。“光”是光復漢室、光大漢業,“武”是克定禍亂、安定天下。但他對戰爭造成的社會混亂、經濟衰退、人口銳減的直接結果,有著十分清醒的認識。因此,自從平定公孫述之後,他不再談論軍旅方面的事情。有一次,皇太子希望聽聽父親打仗的有趣故事,光武帝對他說:“古代衛靈公曾向孔子請教戰爭的事,孔子沒有回答他。這也不是你所要知道的事!”他已經堅定了信念,要把注意力集中到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問題上,儘快改變社會面貌。
◎重建帝國
王莽以新代漢,託古改制,殘酷暴虐,怨聲載道,最終被轟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所推翻。但無論是農民起義軍,還是割據諸雄,對農商失業、食貨俱廢、社會動盪、百姓流離的現實,都顯得束手無策。
既要創業,又要穩定,還要發展。歷史已經把責任不可推卸地壓到光武帝劉秀身上,劉秀也便毫不猶豫地承擔起了這個複雜而艱鉅的重任。
其實,在建立政權之初,甚至在鎮撫河北之時,劉秀已經注意在戰爭之餘,著手進行民心的收拾與社會的重建了。
柔道治國建武十七年(41),劉秀還鄉,宴會故舊父老。席間,劉氏宗室的女長輩們都說:“文叔從小就誠實可信,從不假獻殷勤,既爽快,又柔順,所以今天才能光宗耀祖。”劉秀聽後大笑道:“我治理天下,也是想用柔順之道啊!”
“以柔道行之”,確實是劉秀治理國家的一大特色。
還是在他建國之前出鎮河北時,就首先清除苛政,理結冤獄,罷黜貪官,延攬人才,廣施恩澤,取悅於民。東漢王朝建立後,劉秀面臨的是“百姓虛耗,十有二存”的殘破局面。為此,他順應民心,實行寬鬆的統治。
減輕賦稅。為恢復被破壞了農村經濟,建武六年(30),他就下令實行“三十稅一”的田賦制度。每逢突發性的自然災害,他都要下令減免徭役,對於那些鰥、寡、孤、獨、篤、癃、貧而不能自給的,官府經常發給糧食。
解放奴婢。奴婢問題是秦漢以來的重要社會問題,劉秀稱帝后,曾先後九次頒佈詔令,要求釋放奴婢,禁止虐待和殺害奴婢,敢於阻擋者予以嚴懲。這個政策針對積存已久的問題,在嚴重缺少勞力的情況下,免奴婢為庶民對恢復和發展社會生產,具有積極作用。特別是詔書中提出“天地之性人為貴”的觀點,尊重奴婢的人格,提高奴婢的地位,表現出以人為本的思想,具有進步意義。
停止武力。長期的戎馬生活,使他迫切希望擺脫鞍馬勞頓的辛苦,體會息肩思樂的幸福;長期的動盪混戰,使他希望儘快恢復生產,重建家園。在他當政的33年中,除了在建國初十幾年時間外,他確實也沒有發動過任何戰爭。
強化皇權除了經濟上的恢復,政治上的重建也是東漢政權所面臨的一個重要任務。劉秀推行了一系列有利於集權統治的措施,以此來鞏固統治。
加強中央集權。劉秀提高尚書的權力,把原來地位較低的事務性官員變為政務官,設定尚書檯,掌管全國政事,直接對皇帝負責。他限制三司(太尉、司徒、司空)的權力,讓他們各有職掌,各負其責,不可逾越,並逐漸削弱他們的權力,有時甚至只是“備員”(充數)而已。他在宮廷內設定中常侍、黃門侍郎、小黃門、中黃門等宦官職務,由他們掌管傳達皇帝的號令和詔書,閱覽尚書進呈的文書。這樣,尚書權高位低,三公有職無權,宦官只供驅使,大權便集於皇帝一身。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宦官雖然只供驅使,但實際上權力要大得多,這便為東漢中後期的宦官亂政埋下了禍根。
精簡地方機構。建武六年(30)劉秀就下詔要精簡機構、裁減吏員,詔令頒佈的當年,就“並省四百餘縣,吏職減損,十置其一”。這不僅節省了國家財政開支,而且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另外他又恢復了漢武帝時期開始實行的“刺史”制度,除首都和京畿地區外,其他十二州,每州設一刺史,遵照皇帝的命令,代表中央,巡行郡國。從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