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宛下兵到”的書信送往昆陽城中,又故意把這封信丟在路上。王尋、王邑揀到信看後,真的以為宛城的增兵已到,心中十分恐懼。昆陽內外的起義軍形成夾擊之勢,劉秀親自率領3000人敢死隊,從城西渡水,直撲敵人的指揮中心,消滅敵軍的中堅。
昆陽大戰,無論在軍事上,還是在政治上,都給王莽以致命打擊。這年九月,起義軍攻入長安,殺掉王莽,推翻新政。在整個戰爭中,面對號稱百萬的莽軍,劉秀有勇有謀,指揮若定,表現出智勇雙全、凜然不可侵犯的大將風度,也大大提高了劉秀在起義軍中的威望。
鎮撫河北隨著劉和劉秀在宛城和昆陽功勳的建樹,隨著王莽政權的即將滅亡,農民起義軍內部爭權的矛盾便顯露無遺了。劉玄擔憂劉、劉秀兄弟影響他在更始政權中的地位,於是與農民將領“遂共謀誅伯升(劉字伯升)”。劉與其部下以“莫須有”的罪名一同被殺。
劉的死,對劉秀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面對巨大的壓力,劉秀表現出遇大事而沉著冷靜的胸懷與氣度。一方面,他為失去一起舉兵、一齊奮戰、同生死共患難的親哥哥,充滿悲痛,充滿怨憤,史書記載他“獨居輒不御酒肉,枕蓆有涕泣處”(《東觀漢紀·光武皇帝紀》);另一方面,他卻立即從前線返回宛城,向更始帝謝罪,不談昆陽之功,不為劉服喪,不與劉舊屬往來,飲食談笑一如既往。但他深知,儘管一時消除了劉玄等人的猜忌與疑慮,卻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為了避開種種矛盾,尋求更大的發展,劉秀一方面隱忍韜晦,另一方面也在暗中擴大勢力和影響,並利用各種機會為擺脫更始政權進而統一天下做準備。
更始元年(23)十月,劉秀奉更始帝劉玄的命令,以破虜將軍兼大司馬的名義出使河北,穩定那裡的局勢。這時的河北形勢十分複雜,劉秀一方面希望早日擺脫更始政權的限制,另一方面也對在河北的發展信心不足。在這關鍵時刻,馮異、鄧禹等的建議,使他堅定了信心。
馮異,字公孫,潁川人。本為王莽部下,後為漢軍抓獲。馮異敬仰劉秀的仁德,劉被殺後,唯有他理解劉秀的悲痛,寬慰劉秀節哀;在更始政權對委派劉秀巡視河北出現猶疑之際,馮異又勸說劉秀厚交當權左丞相曹競及其子尚書曹詡(yì),最後才得以成行。來到河北,馮異建議應以“施行恩德”為原則,巡行郡縣,處理冤獄,釋放囚徒,關心弱勢群體。
鄧禹,字仲華,南陽新野人,曾與劉秀同時遊學長安。聽說劉秀被派往河北,他立即“杖策北渡”,追到鄴(yè)城。劉秀見老同學前來,笑著試探他:“難道是為做官而來?”鄧禹則坦言:“只希望你能夠一統天下,我從中能夠效微薄之力,垂名青史罷了。”與劉秀徹夜相談,建議他“延攬英雄,務悅民心”,激勵他“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
正當此時,王郎的出現,為劉秀佔據河北設定了很大障礙。
《後漢書·光武帝紀》書影(宋刻本)王郎謊稱自己是漢成帝的兒子劉子輿,利用河北地區一些豪強地主為確保自身利益而排擠劉秀的心理,在邯鄲建立了一個新的割據政權。王郎懸賞10萬戶通緝劉秀,更始二年(24)初,劉秀只好從真定北往薊(jì)地,後又慌忙逃離薊城。在南逃途中,他們不敢進入城邑,只能風餐露宿,一路上被王郎軍圍追堵截,險象環生,最後逃到信都(今河北邢臺西南)才始脫險境。在信都,劉秀接受了信都太守任光的建議,釋出檄文,徵發精兵。這樣,劉秀終於站穩了腳跟。
四月,劉秀親自統帥大軍包圍了邯鄲。雙方激戰20余天,王軍被消滅,王郎被殺死於逃跑途中。這樣,黃河以北廣大地區基本上為劉秀所有,河北成為他脫離更始政權、建立統一大業的重要基地。
削平割據25年6月,劉秀在鄗(hào)城(今河北省柏鄉縣北)舉行大典,登基即位。改鄗城為高邑,定為首都,年號建武,大赦天下,東漢王朝從此建立。
東漢建立之初,綠林軍堅守著洛陽,赤眉軍佔領了長安,獨霸一方的地主割據勢力,幾乎遍及大江南北,社會仍處於四分五裂之中,統一全國的程序才剛剛起步,而且任務將十分繁重。劉秀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南征北伐,終於完成了統一全國的偉大事業。下面就是他建國以後統一天下的時間表:
25年10月,固守洛陽的綠林軍統帥朱鮪(wěi)在漢軍圍攻下舉城投降。劉秀遷都洛陽。
26年,收復洛陽以東及洛陽至長安沿線的豫西地區。
27年,赤眉軍投降,漢軍佔領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