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時的金殿,文武齊聚。
此時趙宋王朝的真正精英人物,差不多悉數聚齊。
且不說以韓世忠為首的武臣諸王總兵,單看文官這邊,就很值得說道。居於首相位置的是趙鼎,這位的經歷就不需多說,他能坐在這個位置上,除了通西域,逼退遼國的大功,還有呂頤浩的青睞,坐擁二十多年地方經驗,加上呂頤浩的遺產,趙鼎四平八穩,真如他的名字一般,便是趙桓,也不能輕易擺弄這位首相大人。
趙鼎之後,是次相,集賢殿大學士李若水……這位的情況更不用多說,他是靖康元年挺身而出,得到趙桓賞識,躍升高位,其實此前很多人覺得李若水會成為首相……不過最終還是選了趙鼎,可以看出來,李若水的資歷還是太淺薄,也缺少地方經驗,駕馭不了全域性……當然,儘管如此,一個次相也是當之無愧。
在李若水之後,居然是徐徽言,更有趣的是他掛了吏部尚書銜,徐徽言其實是武狀元出身,後來死守晉寧軍,立下了大功,被趙桓調入朝堂。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徐徽言是負責軍械刀槍生產的,也是地地道道的實幹家,而且也完成了從武職到文治的蛻變,他擔任一部尚書,絕對是綽綽有餘。
不管是兵部,還是工部,都是不錯的選擇。
可趙桓卻另闢蹊徑,把吏部交給了徐徽言,這就很有玄妙了,有人推測是趙桓要架空趙鼎的人事大權,避免首相過度膨脹。
這個說法固然說得過去,可徐徽言卻很清楚,畢竟趙桓在任命之前,已經交代過了,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給老兵武人開路,官家要從底層開始,提拔武夫,用一個武狀元出身的吏部尚書,也就情理之中了。
在徐徽言之後,是樞密使張浚,張浚之後,是樞密副使兼兵部尚書劉子羽,再之後,就是禮部尚書呂本中,刑部尚書何慄,戶部尚書劉汲,然後還有胡寅、胡閎休、林景貞等等……
新鮮出爐的兩府六部諸公,有個最大的特點,基本上都是趙桓的人,即便有何慄和劉汲這種,也是因為天子垂青,才步入高階官員行列。
時至今日,可以徹底說一句,大宋王朝進入了趙桓時代。
除了還有一個太傅李邦彥之外,中樞就基本上沒什麼老臣存在的空間了。
都換成了自己人,矛盾並不會消失,恰恰相反,爭吵還更激烈了,因為大傢伙肆無忌憚,暢所欲言。
“官家,臣以為,無論如何,也不該把恢復高麗納入此戰的目標。”劉子羽再度表明了態度。
曲端氣得鼻子都歪了,“劉尚書,現在國庫可不寬裕,朝廷財力緊張……出兵塞外,耗費無算。如果不能恢復高麗,幾萬人馬,出去遊玩嗎?”
劉子羽微微一笑,不慌不忙,“曲大王,你這是承認此戰好大喜功了?”
“你!”曲端驟然變色,咬牙切齒,“就算好大喜功又如何?我大宋有這個實力,高麗是屬國,恢復了高麗,就能從旁牽制金國,穩住側翼,沒什麼不好!”
這時候樞密使張浚輕咳一聲,“曲大王,既然高麗如此重要,那何不只是恢復高麗?我們派遣萬人,就足以成功,豈不美哉?”
曲端翻白眼了,這也是個糊塗蛋!
“張樞相,你眼下可是在督修長城,不會不知道,燕山一線,和大漠之間,犬牙交錯,各部部族眾多,時常入寇,襲擾不斷。為了順利修長城,建軍屯,難道不該驅逐胡虜嗎?”
曲端這話就差指著張浚的鼻子,老子是為了你好,怎麼就不知道好歹?張浚一時語塞,無言以對,曲端總算鬆了口氣。
可令他詫異的是吏部尚書徐徽言突然沉聲道:“要驅逐長城沿線的胡虜不難,更不用大動干戈……只需要派人放火,焚燒草場,踐踏水源,牧民自然北返,曲大王,你是不是興師動眾了?”
徐徽言很早就跟曲端有矛盾,他看不慣曲端張狂跋扈的個性,偏偏他又是個知兵的,因此反對起來,擲地有聲,饒是曲端能言善辯,也有些沉吟。
此刻一直在傾聽的趙桓活動了一下脖子,插手道:“曲端,朕聽懂了,你這次出兵,是有三個目的,其一,是全殲兀朮主力,其二,是綏靖地方,保護長城一線,其三,是恢復高麗,牽制金人……朕說得對嗎?”
曲端頓了一下,忙道:“官家睿智,臣就是琢磨著一舉成功。”
趙桓稍微停頓,又道:“曲端,你的用意朕知道了,可你也該知道一個道理……一旦貪圖太多,就會顧此失彼。更何況幾路進兵,時間上如何配合?各路兵馬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