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所聞上馬文傑到底是哪兒不對勁。難道真如付穎所言腦子不對勁嗎。肯定是不可能的,要不然也不會走上副縣長的職位,然而馬文傑到底不對勁在哪兒,原小生還想不出來一個所以然來。
一直過了大概半個月的樣子,陳立東也沒有解決原小生的分工問題。原小生就整天無所事事,在辦公室和復原之間遊走,有時候索性不去上班了,一個人躲在復園看一天電視連續劇,打發時間。馬文傑自從那天晚上離開後,就再沒有跟原小生聯絡過,偶爾在路上碰個面,也是客客氣氣地笑笑,頂多握手打個招呼,也就算完事一樁了。
因此,條山神秘的面紗,在原小生面前一直都是一個謎。當然,原小生也沒有完全讓自己閒著,沒事的時候,就一個人開車四處看看,因為縣裡的分工不明確,也不能以任何身份到任何地方視察工作,只能穿一身休閒裝,跟個遊手好閒的閒漢一樣,這裡走走,那裡看看。
不過臨近年關的這一段走訪,也不是完全沒有收穫,起碼對條山的風土人情,以及商貿經濟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
撤鄉並鎮後,條山縣由原來的十八個鄉鎮,合併成現在的十一個鄉鎮,其中以臨山鎮面積最大,由原先的四個鄉鎮合併而成,人口最多,大概有十萬左右,包含了五十多個行政村。儘管如此,臨山鎮卻不是條山的經濟重鎮。
條山的經濟重鎮是王家峪鎮,像馬文傑所說的條山軋鋼廠、條山機電廠都坐落在王家峪鎮,人口雖然只有四萬多,用工量卻非常大,光條山機電廠一家,就有員工六千多人,軋鋼廠也有三四千人,除此之外,還有新美藥業、荷花製衣、豐原焦化等等幾家企業,財政收入佔到條山年財政收入的一半還要多。
也因為此,王家峪鎮的城鎮建設就要比其它幾個鄉鎮要強的多,除了臨山鎮本身就在條山縣城之外,其他的九個鄉鎮根本無法與之相比,其規模幾乎可以和經濟欠發達的河灣縣城相提並論,屬於沂南市十強鎮之一,河西省的經濟百強鎮。只是因為這兩年,機電廠因為家族管理出了問題,一直走下坡路,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王家峪鎮的整個經濟指標,已經開始出現了走下坡路的趨勢。
王家峪鎮往東是聶遠鎮,雖然地裡位置跟王家峪鎮相差無幾,而且跟臨河縣毗鄰,經濟發展卻沒辦法跟王家峪鎮比,前幾年把鎮上的幾家企業集中起來,搞了一個工業園區,又進行了一次較大規模的集鎮建設,打通了東西、南北兩條大街,規劃比較超前,但畢竟工業發展跟不上,兩條大街看上寬又長,卻因為缺少了必要的商業元素,而顯得有些蕭條。
原小生跑到聶遠鎮的時候,更是糟糕的一塌糊塗,東西、南北兩條大街交匯的十字路口堆滿了垃圾,積水成冰,充斥街頭,看樣子也沒有像樣的下水道,臨近年關,大街上卻沒有一點熱鬧的景象,零零散散地幾家商鋪,也是門可羅雀,只有十字路口的餅子攤看上去還有些生氣,不時有人過來買兩個餅子夾肉,一邊吃一邊悠然自得地離開。
到鄉鎮府門口往裡面看了一眼,更是一副蕭條景象,偌大的一個政府大院,竟然連個人影也沒有。原小生在門口等了半天,才等到看門的老頭,問了一聲鄉政府的人呢。老頭竟用不可思議的眼光看了原小生半天,用生硬的條山土話道:“早就放假了,你不知道啊。”隨即又問道:“你有啥事?”
原小生本想追問一句,現在才臘月十幾怎麼就放假了,想著問也是白問,就憋住沒有問,笑了笑道:“沒事。”隨即轉身離開,身後卻傳來老頭一句抱怨:“沒事跑到這兒瞎問什麼。”
或許人家聶遠鎮政府的幹部,跟幼兒園執行的是一樣的作息標準吧。原小生搖了搖頭,在心中這樣想著。
條山縣城,無論是規模,還是繁華程度,都要比河灣縣強的多,可以說根本不是一個檔次,整個縣城呈井字形,東西兩條主街道分別是新條山大街和政務大街,新條山大街上商鋪林立,兩邊基本全是四層以上的高樓,囊括了條山最大的三個服裝商場和兩個最大的超級市場,從早上七八點鐘開始,一直到晚上九點多鐘,可以說一直是車水馬龍,人群川流不息。相比河灣縣最繁華的街道解放路,有著天壤之別,甚至讓初來條山的原小生都有些無法適應。
從河灣縣的解放路,到條山縣的新條山路,才能真正體驗到改革發展二十多年來,小城鎮建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人民生活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
跟新條山路相鄰的是條山縣第二繁華的街道,政務大街。街道兩邊基本以政府機構為主,縣委、縣府、**、政協、工聯、綜合政務大樓、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