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部分

頭似猿,身似蛟龍意在天,藏有千斤有餘力,借力還打一瞬間,臥牛之地展身手,精巧敏捷七星拳。 七星拳是現在少林寺地區流傳最廣的套路。它練起來動如貓,行如虎,參照天下北斗土星定位,動作架勢以它獨有步型、步法而組成。步型要求兩腳前後站在一條線上並齊,稱為小縮身,這個動作也是考驗少林武師在練習少林拳時的功夫深淺的標準。其動作大開大合,氣勢逼人,則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勢。 該拳的風格特點是:手法凌厲,腿法多變神奇、身法自然巧妙,功架大開大合、舒展大方,手、眼、身法、步、精、氣、神、內功渾然一體,猶如楚霸王臨陣,其勢雄猛。

觀音掌

觀音掌,又名斬魔劍,為柔功外壯,屬陰柔之勁,練腕側一部之功夫,與拳法中的斫手相同。 練習之法,先以手在木具上,作側掌勢,時時下斫。待至每一斫手,木上即陷深痕為度,則易木具而斫石。石堅難破,練習一二年後,手斫石即有小石片飛下,如象被錘鑿一樣。但這僅是第一步。必須手斫之後,石深陷如切,而切痕之四周,依然如舊,無絲毫損傷而後可。然後再以深盤滿貯鐵屑,厚約尺許,亦按時以掌斫之。初時掌斫下,鐵屑被分開,及至手掌提起,鐵屑仍合聚如前。練之日久,掌下鐵屑向兩旁分開,雖提掌亦不復聚攏。終至於掌一下斫,鐵屑竟向兩旁飛出寸許,中間劃然如刀切,盤底不復有一屑存在。若舉掌連斫之,可將滿盤鐵屑分為若干塊,如用刀斫豆腐,平滑均勻,整齊有致。 至此,觀音掌的功夫,已達到登峰造極之地步。掌可代刃,著人無倖免者。練此掌之手,亦如馬鞍功、硃砂掌等,不能復作他用,故以左手為宜。若用右手,雖極注意,亦難免無意中傷人。

佛漢拳

佛漢拳起源

佛漢拳亦稱“佛漢捶”,俗稱“佛拳”。此拳起源於河南嵩山少林寺,是寺內武僧徐修文取諸家拳法之精華創編的拳種,它一直為寺內高僧專練之術,秘不外傳,故流傳社會較晚。在清朝咸豐年間才傳入民間。 佛漢拳技法

佛漢拳慣於施展擒拿、分筋、挫骨、點穴閉氣等技法,運用名暗柔硬功,強調閃身貼近,挨身肩靠,轉身背撞,擰腰胯打,講究呼吸得法,力從腰發,搖身加晃膀,動動帶身法。以敏捷為主,低進高退,落地生根。全身各法運用協調一致,內外合一。體現一個“整”字,在技擊中強調以變應變,滾打巧拿,講究一式跟三打,一打有三破,做到身靈,步活,眼到,手到,上下相隨,完整一氣。 佛漢拳以徒手練習為主要內容,以對打為主要形式,強調實用,動作精巧緊湊,敏捷靈變,剛柔相濟,練功練拳,二者兼能,互為致用。 功法有鐵把功,回拉轉,五龍出洞,保守式。 佛漢拳特點

佛漢拳發展至今,在短短100多年裡,頃吐了佛漢拳歷代先師的心血及智慧的結晶,它事例了中國古典哲學、醫學、武學、人體力學,遵循佛家、儒家思想,特別吸收了道家太極陰陽學論,形成具有獨特優點的拳學體系。它以人體為依據,以實戰求真為宗旨,具有結合性、科學性、實用性、衛生健身性四大特點,它以貼身靠打,擒拿分筋挫骨,點穴閉氣為長。運用明暗柔硬勁,內外兼修,全身各法運用協調,精氣神高度統一。剛柔相濟,虛實分明,周身一家,渾圓一體。 佛漢拳實用反背捶技法

在佛漢拳的拳法體系中;具備冷脆快遠、勇猛短毒、迅猛凌厲之特點的;非反背捶拳法莫屬。反背捶拳法是一種以拳背為力點;透過伸肘抖腕的力量;反臂向前彈抽、敲砸對方頭部、胸腹、軟肋等要害部位的突發性實戰拳法。這種動作短促、勁意抖炸冷脆、神出鬼沒、酣暢淋漓、眼鏡蛇般的攻擊;往往令對手猝不及防。其迅猛的進攻態勢正如《六韜》所講:“疾雷不及掩耳;迅電不及瞑目;赴之若驚;用之若狂;當之者破;近之者亡;孰能御之”。反背捶所具備的這種天然攻擊特性;使其倍受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