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百九十九章 兩軍對壘

三日後,晨曦初露,韶州東南蓮花峰下,兩軍遙相對峙,雙方各投入了六七萬主力軍列陣以待,氣勢磅礴。

戰場上旌旗獵獵,於微風中翩翩起舞,兵甲粼粼,在晨光下熠熠生輝。雙方士氣高漲,如虹貫日,鬥志昂揚。

不論是吳軍將士,身披鐵甲,手持利刃,眼神中透露出堅毅與果敢;還是南漢軍隊,身著戰甲,揹負弓箭,殺氣騰騰。兩軍皆懷必勝之心,誓要在這場決戰中擊敗對手,奪取勝利。

南漢軍陣,威勢赫赫,尤勝一籌。其前鋒位置,是一排排戰象方陣,上千頭巨象巍然矗立,身披厚重鐵甲,宛如移動的鋼鐵城牆,堅不可摧。

在象背之上,弓箭手與長矛手穩穩佇立,宛如凌空之鷹,蓄勢待發。

一旦戰鼓雷動,這些戰象將如狂風驟雨般衝鋒陷陣,其衝擊力與上方戰士的精準射擊相結合,定能所向披靡,勢不可擋。

這份無與倫比的威勢,正是南漢將士信心的源泉。他們堅信,吳軍面對此景,心中難免生畏,士氣必將受挫。待戰象方陣一衝而過,吳軍定會丟盔卸甲,潰不成軍。

到那時,他們只需乘勝追擊,上去補刀,定能斬殺敵軍無數。

此外,南漢軍將步兵和弓弩手安排在兩翼,有限的騎兵作為機動部隊部署在象陣後方,都是為了配合戰象軍。

李承渥端坐於一頭雄壯大象之背,威風凜凜,宛如古代王侯巡狩四方。這頭大象並未列入衝鋒之列,而是特設為他的指揮高臺,使他得以居高臨下,俯瞰全域性,隨時發號施令,掌控戰局。

他穩坐象背,身旁簇擁著傳令官與裨將,眾人皆凝神屏息,靜待他的將令。

李承渥目光如炬,掃視著戰場,心中早已運籌帷幄,只待一聲令下,大戰便會開啟。

“吳軍定然未曾料到,我軍中竟藏有戰象部隊這一奇兵,”李承渥嘴角微揚,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待會兒,便讓他們親眼見證,我軍這非同凡響的戰鬥力!”

“此番戰役,那十萬吳軍必將在這片土地上慘敗而亡!”

“哈哈,正是如此!”

一旁的裨將跟著附和道:“聽聞吳軍雖在水上驍勇善戰,但在陸地上,他們如何能抵擋住我們戰象——這陸地之王的震撼衝擊!”

眾裨將聞言,皆是興高采烈,信心爆棚。

………

在吳軍陣營的後方,蘇宸靜立於方陣之中,冷眼旁觀著戰場的態勢。

此番大戰,他特地將指揮大權授予了潘美,自己則退居幕後,以觀全域性。

面對南漢軍那威風凜凜的戰象部隊,蘇宸心中自有計較。

他深知,若動用黑火藥、火炮,定能輕易摧毀這股力量,取得立竿見影之效。然而,他並未打算將黑火藥、火炮這些先進武器浪費在南漢身上,大材小用不說,以免過早暴露自己的秘密武器。

蘇宸的目光,始終盯著更為遠大的目標。他計劃在與宋軍精銳交鋒之時,當面對趙匡胤、曹彬、石守信等北宋皇帝及悍將之時,再將這些秘密武器派上用場。到那時,定能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取得震撼人心的戰果。

而這一次,作戰交給潘美負責,使用弩床炮也能夠剋制對方了,畢竟歷史上這一幕就是如此,同樣潘美作為主將,大勝了李承渥。

蘇宸此番賦予潘美指揮大權,不僅是為了給予他立下赫赫戰功的機會,更是深謀遠慮,旨在提升潘美在吳軍中的威望與地位。他深知,一位將領的威信,是調動軍隊、指揮若定的關鍵所在。

透過與南漢軍的這一戰,潘美若能展現出卓越的指揮才能與戰術智慧,成功擊敗敵軍,那麼他在吳軍將士心中的地位必將水漲船高。日後,當潘美率領吳軍與宋軍精銳交鋒時,便能憑藉這份威信,更好地調動軍隊,激發將士們的鬥志,從而確保戰事的順利進行。

在吳軍陣前,有弩車陣上百輛,專門針對南漢重甲象陣強大的裝甲防護力,而配屬了大量的重型三弓床弩炮和單兵強弩。

在北宋境內,宋軍在重型車弩炮基礎上發展重型三弓床弩炮,吳國這邊,蘇宸也在派工匠製造這些,以及神臂弩等,比宋軍的還要先進一些。

床弩是一種大型遠端弩炮,外形類似一架放大的弩弓。這種武器出現的非常早,可追溯到東漢時期就有相關記載。到了宋代,中國古代科技高度發達,因此這種的重型床弩比以前朝代的效能有了巨大提升。

據《武經總要》記載,北宋床弩的體積比前代的要小,設計精巧,儘管體積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