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露稍有不慎,就得滿門抄斬,只能心下盤算,若沒十全的把握,絕對不會動手。
比起城府,李淵比起李世民有過之而無不及。李世民畢竟年輕,有些事操之過急,但李淵不一樣,李淵是屬於那種步步為營,處處謹慎之人。如今聽老二這麼一說,這招可夠狠的,拿著皇命說事,替自己鋪路,確實讓人心動。
李世民見父親鬆了口,又趁熱打鐵道:“我看三弟這事,其實也怪不得三弟,前陣子城裡不都在傳反賊打算半路截殺皇上一事?我們李家謹慎一些,盤查得緊一些也在理,倒是他靠山王楊林本來也有過錯,不通知驛館,不等待皇帝召見,擅闖晉陽宮這本來就不合常理,三弟雖然莽撞,做錯了事,但也不是無跡可尋。”
李淵深嘆了口氣:“那前兩批人如何說?”
李世民道:“瞧見的,就楊林等一行人,其他人咱們李府也確實沒有,要不然,咱們把門開啟,讓他們進來搜府。”
李淵這會兒轉過頭,看向自己的二兒子,看了半響,看得李世民都有些忐忑了,心說該不是父親猜到什麼了。
李淵看了一會兒,才轉過身去道:“好,那你把你弟弟攙扶起來,讓他負荊請罪,向楊林賠禮道歉去。這事確實也全怪不了元吉,他楊林也有錯。”
李世民擔憂道:“靠山王會善罷甘休?”
李淵輕哼一聲道:“眼下他楊廣還用得著我李家,斷不會要了元吉的命,頂多就是受些苦罷了。這個孽障,也該管管了,讓他吃些教訓。要不然,誰都敢得罪,早晚得出事。”
李世民不再說話。
等到李淵和李世民押著被五花大綁的李元吉到地牢裡將楊林等人接出來時,楊林真被折騰得奄奄一息了,哪還有什麼力氣給李元吉來幾下。
一時之間,也沒人顧得上問罪。大家手忙腳亂地將楊林抬出地牢,安置好了,請來最好的大夫診脈……外加李世民有意無意地將人往不起眼的角落推,倒是讓大家把一旁的李元吉給忘了。
等到休息了三日,楊林好不容易好轉些了,傳旨的太監也終於等不及了,催促著楊林趕緊隨他去見駕。
這不,楊林匆忙與那跪在前院的李元吉打了個照面,狠罵了幾句,鞭笞了幾下,當著李淵的面,也沒好意思下死手,沒聽見人李淵那老狐狸張口閉口地問他怎麼沒通知驛館就擅闖晉陽宮麼?這是在為自己兒子開罪呢。
再說,人也不是針對你楊林一個人。你去地牢裡打聽一下,這被他李元吉抓進來的人哪個不是被冤枉的,你不過是其中之一罷了。說白了,活該你倒黴,遇上了這個不著調的土霸王。
也怪他當時心下著急,派出去兩撥人都音信全無,這不才親自來了太原,事態緊急,直接衝進了晉陽宮,讓人逮著了錯處。
臨走時,楊林好聲好氣地問李元吉,可曾見到其餘自稱是登州府的人前來送信,後者矢口否認,一口咬定就看見他們這行人了。要不是他們擅闖晉陽宮,他也沒有膽子抓他們下獄。
李元吉還擰著脖子道,您要不信?不信就派人搜去,我太原府大門大開著呢,隨時恭候。
威逼利誘都無果,皇上那邊又催得急,楊林只得暫時放下因為送信而消失的九太保和十太保,又上了南下的馬車,準備連夜趕去見駕。
這麼一來,李淵也不敢讓李元吉看守太原城了,一聲調令,直接將人調到河東郡,命李建成好好看守他這個弟弟。
還有一個將李元吉調走的原因是李淵還是對李世民的建議動心了,這會兒正想著緊鑼密鼓地頂著皇命在前頭,招兵買馬,生怕李元吉性子衝動洩漏風聲,所以沒敢在他面前提起。
楊林臨走前,倒是想起那個可恨的狗腿子了,問李淵要人。李淵心說不就是一個趨炎附勢的小人麼?給楊林出出氣也好,可等到他傳人時,才發現李元吉這臭小子竟然帶著那狗腿子一起去了河東郡。最後又只能硬著頭皮對靠山王道,那狗奴才已被他當場杖斃,草草埋了。
索性就算楊林質疑,也沒有證據,且時間緊迫,就此作罷了。
作者有話要說: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