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需,再沒有什麼野心與恐懼,它這需要才能消除,這樣看來,卜星相在中國的前途也就不很長遠了。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愛人的占卜――飯後隨筆(三五二)

1951年1月18日刊《亦報》

署名十山

未收入自編文集

各種占卜固然都出於迷信,那些職業的占卜家也全是江湖派,在進步的社會里終究是要消滅的,可是話再說回來,這在個人中間是否還能維持存在,我覺得未能即下斷語。《蘭亭序》中雲,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所羅門雅歌》雲,愛情如死之堅強,這兩點在人情上是無論古今中外都是一致的,即使現今戀愛都能自由,對於生死問題也能了徹,可是關於愛人的別離生死至少有同樣的憂慮與悵惘,這裡可能就是空子。古時閨怨詩中常說喜鵲燈花,裙帶解,子飛,暗擲金釵卜遠人,安徒生童話《無畫的畫帖》第一夜記一個印度女郎在恆河裡放燈,看了燈光不滅,欣喜的高叫他沒有死。這事情有時地的限制,但這情意可能是恆久的,一時不容易改變也未可知。她或他怎麼樣,或生或死,這推測便有一種占卜性,不過是主觀的判定是否,與客觀的即是借了外物來判定有點不同罷了。借了外物來判斷的畢竟近於迷信,如金錢數牙牌數等,這總是落後的東西,應在廢除之列的。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英文與美文――飯後隨筆(三五三)

1951年1月19日刊《亦報》

署名十山

未收入自編文集

有友人寫信來,說正在翻譯一篇小說,這事實在是難似易,往往是“戴石搗臼跳(音條)大頭”,出力不討好,下文卻說“但五一年決以每天餘暇硬譯千字,頗想找一本三十六萬五千字的小說,練練恆心,可否換錢則非所計,心目中有此種冷門貨否?”對於這位友人,我除覆信贊成並表示佩服外,說不出什麼具體的回答,因為我於外國小說戲曲一向是茫然的。我只在消極方面供獻了一點意見,即是叫他不必譯美國的東西。美國舊作家中間,固然有過伊爾文、霍桑等人,寫些隨筆故事,近代也有馬克吐溫可說是進步的人物,但一般還是偵探犯罪小說居多,披沙揀金,極不容易。還有一層,即使找著一本可譯的書,但是用美文所寫的,翻譯很是吃力,正夠得上說戴石搗臼了。英美語言的優劣,我們何必來多管,不過美文中俚語之多是眾所共知的,讀英文出身的人用功到能讀莎士比亞,如不特別經過訓練,要了解美國小說仍是很有困難。學了英文,譯點英國書,我想這總不算錯,因為他們至少還有些文化遺產,可以供我們的採擇。(莎士比亞的戲劇,在蘇聯也還在上演。)

租書看――飯後隨筆(三五四)

1951年1月20日刊《亦報》

署名十山

未收入自編文集

近地沒有小人書攤,小孩們常往街上文具店租連環圖畫看,一冊百元,拿回家來加倍,另要三四千元的押金。這裡的問題是沒有什麼好書,齊公與該管機關雖在努力,出版的不多,在小人書攤上更少見,有的舊的出品如《泰山》《神箭》等簡直要不得。不過這辦法倒不可厚非,至少也有便宜之處。我們有時想一看某種古書或西文書,若是有地方可以租借,豈不很好,原價百分之五的租金還不能算貴,反正價值百十萬的貴重書本來未必會得要借的。因為向來沒有這個辦法,想看書的人只好出錢來買,不久要錢用時又復賣去,一轉手間損失不少,只便宜了舊書店的掌櫃的。很久以前我買過一部《點石齋畫報》,一共有四套,每套八厚本,末了是《淞隱漫錄》的原文合訂本,擱了一個時候又賣掉了,想起來這全部似乎還未看過一遍。買價記得很貴,姑且算是一百元吧,百分之五的租費計算可以看二十天,可是我總保留了有幾個月,結果仍可以賣若干錢,這樣看來又覺得比租了來看還要便宜了。

《太平歡樂圖》――飯後隨筆(三五六)

1951年1月22日刊《亦報》

署名十山

未收入自編文集

因了吳友如的畫,自然就連想起《太平歡樂圖》來。現在只是一冊石印小本,原本卻是很講究的,據說是乾隆中金德輿編了送給皇帝看的,由方蘭坻作圖,自太平簫以至年畫,凡一百種職業。金方二人都是浙西人,所以可以看見百七十年前江浙民間的風俗一斑,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所可惜的這是“進呈御覽”的東西,免不了有許多封建氣,如各色行商人頭戴大帽,身穿長衫,與事實太不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