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燥、火六種邪氣。“淫”是淫亂、太過的意思。在正常情況下,它們是自然界六種不同的氣候變化,統稱為“六氣”。在異常情況下,如氣候突變,或人體抵抗力下降,機體不能及時應變,六氣就成為外感病的致病因素,統稱為六淫病邪。
六淫引起的疾病,具有一定的季節性,如夏季多暑病,冬季多寒病。但由於氣候變化的複雜性,以及人體的個體差異,雖在同一季節裡,也可感受不同的病邪而發生不同的疾病。如夏令雖多發暑病,但如素體陽虛,又貪涼飲冷,也可發生寒病(古人稱之為“陰暑”)。秋令為燥病的多發季節,然早秋燠熱,感邪多發溫燥;而晚秋清涼,感邪多發為涼燥。
六淫致病,既單一,更多是雜合,如風、寒、溼三氣雜至合而為痺之類。而六淫之邪侵入人體後,在一定條件下亦可發生轉化,如寒可鬱而化熱,溫熱可以化燥等。故辨證時必須根據不同的臨床表現,審證求因,然後確立治法和選方用藥。
【辨證論治】
一、風
風為六淫之首,雖屬春令主氣,但四季皆有。一般外感為病,常以風為先驅,其他邪氣多依附於風而侵犯人體,如風溼、風寒、風熱、風燥之類,故《素問·骨空論》雲:“風為百病之始。”《素問…風論》雲:“風者,百病之長也。”為此,古人亦有把風邪當作外感致病因素的總稱者。
風性輕揚,易於侵犯人體的上部和肌表,故臨床常見頭痛、感冒等病證。如《素問·太陰陽明論》說:“傷於風者,上先受之。”風性疏洩,其侵襲人體,可使肌腠開洩,故多見惡風、自汗等症狀。
風性善動,其臨床表現多見動搖不定,所謂“風勝則動”(《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如痙證的四肢抽搐,頸項強直,甚至角弓反張,即屬於風。風性善行而數變,其症多遊走不定,變化迅速,如痺證中風邪偏盛的行痺,常見遊走性關節肌肉疼痛等。
1。風寒
症狀:惡寒,發熱,無汗,頭痛身痛,鼻流清涕,咳嗽,痰稀。舌苔白潤,脈浮而緊。
病機:風寒束表,肺衛不宣。治法:疏風散寒。
方藥:荊防達表湯加減。本方功能疏風散寒解表,用於風寒襲表,肺衛失和等證。藥用荊芥、防風、羌活、蘇葉、白芷、豆豉、蔥白疏散風寒,發汗解表。
如寒邪偏勝,可加用麻黃、桂枝以辛溫發汗;咳嗽,加杏仁、桔梗宣暢肺氣。
2。風熱
症狀:發熱,微惡風寒,少汗或無汗,頭痛,咳嗽,痰黏或痰黃,鼻流濁涕,咽痛,口渴。苔薄,舌邊尖紅,脈浮數。
病機:風熱襲表,肺失清肅。治法:疏風清熱。
方藥:桑菊飲加減。本方辛涼解表,疏散風熱,用於風熱襲於肺衛,衛表不和等證。
藥用桑葉、菊花、薄荷疏散上焦風熱;杏仁、桔梗宣肺止咳;連翹清熱達表;葛根解表清熱。
如風熱較甚,改用銀翹散。藥用銀花、連翹清熱疏風;豆豉、荊芥辛散透表;牛蒡子、桔梗、甘草清利咽喉;蘆根、竹葉清熱生津。
3。風入經絡
症狀:肢體關節遊走疼痛,或拘急不利,項強,口眼歪斜,甚則四肢抽搐,角弓反張,牙關緊閉。舌苔薄白,脈浮弦。
病機:風邪人絡,絡脈痺阻。治法:祛風通絡。
方藥:防風湯、牽正散、玉真散。三方均有祛風功能,但防風湯祛風通絡宣痺,用於痺證偏於風勝者;牽正散祛風化痰通絡,用於風痰入於經絡而有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者;玉真散搜風化痰解痙,用於破傷風見有牙關緊閉、角弓反張、肢體拘攣、抽搐等症。
藥用羌活、防風、白芷散風祛邪;殭蠶、全蠍、白附子搜風化痰通絡。
肌膚不仁,手足麻木,加當歸、白芍等養血祛風。
二、寒
寒為冬令主氣,寒邪為冬令常見病因,但也可在其他季節引起疾病。如盛夏貪涼,寒邪即可侵襲人體而發病,即前人所謂“陰暑”或“夏日傷寒”之類。
寒為陰邪,易傷陽氣。寒邪由外而入,致病又有傷寒與中寒之別。寒邪傷於肌表,衛陽被遏,稱為傷寒;寒邪直中臟腑,導致陰盛陽傷,稱為中寒。
寒主收引,其性凝滯。所謂“收引”,是指寒邪入侵經絡關節而致筋脈拘急攣縮,伸屈困難,如痺證中的痛痺;或寒邪襲表,使毛竅收縮,腠理閉塞,從而出現惡寒、無汗、頭痛等症。此即《素問·舉痛論》所云“寒則氣收”。所謂“凝滯”,是指凝結、阻滯之